2021年12月29日,根据《广东省爱卫会关于做好下放省卫生村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粤爱卫﹝2018﹞8号),经各地市爱卫会组织评审,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雄丰村等3461个村创建省卫生村工作已达到了《广东省卫生村标准》(粤爱卫〔2010〕17号)规定的要求。省爱卫会决定授予上述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
合水村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1624109201。 |
兴径村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4109207。 |
因村子里面有高山又有池塘,故名。1979年为伟星大队,1987年改为山塘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山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山塘村……。 |
因此村修造的船有名,故名。1987年设管理区叫船埠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船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船埠村……。 |
因村子里的小溪水流较急,故名。1956年成立级社,1958-1960年成立浰源人民公社,1961-1967年成立后改为浰源大队,1981-1987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洪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洪浰村……。 |
因山下村基本上四面高山,故名。1949-1958年为山下乡,1958-1983年为山下大队,1984-1986年为山下大队,1987-1989年为山下村,1990-1999年山下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山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山下村……。 |
青山环抱,绿水萦回,湖东村是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传统村落。大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就位于湖东村湖东小学内。湖东村大湖寨,是连平县现存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宏大、保存原貌最完整的客家古围寨,距今有880年的历史,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无不展示大湖客家的人文历史。……。 |
活水位于大湖南面,严姓祖先自清代从三角塘背迁至此地时取名石下。后因觉得此名俗气,又在境内发现一活泉,细水长流很是清澈,遂改为活水村。1953年成立活水大队;1956年成立合作社,1987年建立活水管理区;1998年撤销活水管理区,设立活水村民委员会至今。活水村……。 |
因建设翁潭水库移民留下部分,而刘、丘两姓村民居住水库边岸,故得名库区村。1958年,属惠阳市和平县管辖,属青州人民公社,建民小乡。1961年,为建民小公社,属和平县青州公社管辖。1967年,成立建民大队革命委员会。1970年,成立“下磜大队”属连平县管辖。1988年为下磜管理区,1998年撤区改村,成立“下磜村”。2005年成立“库区村民委员会”至今。库区村……。 |
盘石村原称“磐石村”,曾姓祖先明朝崇祯年间定居时建起“磐石镇”祖祠,以祖堂之名定为地方名称,因磐石与盘石同音,故改称盘石村。解放后,盘石村分为上下三片,上片成立白云村,下片成立盘石村。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建立高级社;1958年大湖人民公社成立,白云村、盘石村合并称盘石乡,后改为盘石生产大队;1987年成立盘石管理区;1998年撤销盘石管理区,设立盘石村民委员会至今。盘石村……。 |
丁村是因最早落居为丁姓先民,后丁姓人家迁移走了,人们仍沿用丁姓作为村民,取名丁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丁村村公所,1958年为丁村大队,成立高莞镇后,改为丁村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丁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丁村村……。 |
因村建在高莞河西边,故取名河西。1978年老高陂大队分为4个大队(高陂、河西、西南、右坑)。1983年为河西乡,1988年为河西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为河西村民委员会至今。河西村……。 |
太平村原称“太平围”,明末清初有刘、杨、罗等姓氏先人迁来,刘姓自崇祯八年从兴宁迁入,后逐渐繁衍后代,刘姓为第一大姓,因人民平安生息,取名“太平围”后成了集体组织,取名太平村。解放出去属中平乡,20世纪60年代分出后为太平大队,1983年为太平乡,1988年为太平管理区,1999年为太平村民委员会至今。太平村……。 |
西南村原称高陂大队,因高陂大队人口多后分为3个管理区,西南村位于在高陂大队的西南边,所以取名西南村。1978年为西南大队,1983年为西南乡,1988年为西南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为西南村民委员会至今。西南村……。 |
中平村位于高莞镇中上部,地势开阔较平坦,故取名为中平。建国后的1958年设中平大队,1983年为中平乡,1988年为中平管理区,1998年为中平村民委员会至今。中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