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
安樟村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南部,东邻本乡大罕村;西与本乡南园、里头村比邻;南与永泰县、本乡岩石村交界;北与本乡溪元村连接。全村总人口1089人,户数277户,辖区内有六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组成。土地总面积14952亩,其中耕地面积927亩,生态面积约7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114县道沿着穆源溪穿村而过,但60%以上村民居住在距114县道3-6公里的高山上,全部为机耕路。其中举口---下洋……。 |
大罕村位于闽侯县鸿尾乡东南部,占地5.09公顷,人口830余人,山清水秀,是环境极其优美的生态乡村。大罕村距离鸿尾乡政府9.6公里,东临竹岐乡,西连溪元村,北连桥头村、汉头村,南接安樟村和永泰县浦溪村以及竹岐乡春光村。大罕村地处亚热带季风季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驱车前往大罕村从溪元进入,立觉空气清新,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大罕村不仅历史悠久,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 |
官路村位于穆源溪下游,东与超墘村磨裡溪坑为界,南与汉头村接壤,西与大模村毗邻,北隔穆源溪与鸿尾村相望,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距离鸿尾乡政府所在地只有1公里路程,人口密度高,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39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外地搬迁我村的人口达800多人,为官路村周边企业用工提供丰富人力资源,我村交通便捷石溪公路114县道贯穿全境,落户官路村规模以上企业有福州闽泉工艺品有限公司,……。 |
南下村位于闽侯县西部,距县城20千米,距乡政府驻地5千米。村内有南阳,下岐两大自然村故名南下村。东与源口相邻; 西与埕头村接壤;南面山麓和鸿尾村交界;北面临水,福建的母亲河——闽江穿村而过,地势呈南高北低。全村下辖南阳、下岐、石门山、半岭四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086人,276户。村内有福银高速、316国道、闽江,水陆交通方便。 【村风村貌】每年的端午节村民自发组织的龙舟比赛成为我村最热闹的佳节之一……。 |
1984年后成立汉头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汉头村位于鸿尾乡东南部,是一个山区的村落,距离鸿尾乡中心只有5公里。有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通往村里。汉头村有两个自然村:汉头自然村和院林自然村。全村总户数213户,总人口918人,共分为9个生产小组。全村拥有3千多亩的森林,耕地面积有1020亩。整个村落都是依山而建,空气新鲜。……。 |
大坑村位于鸿尾乡西北部,北邻南元村,东邻南坑村,西与闽清交界。全村共165户,人口584人,其中劳动力137人,辖区内有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9123亩其中农业面积743亩,森林面积8378亩,大坑村人少地多,资源丰富,山地经济作物以毛竹、杉木与杂木等经济林。村民主要收入靠竹木及工艺品加工收入为主。……。 |
南元村位于鸿尾乡西北部东邻里头村,西、北与闽清县交界,全村户数373户,人口1440人,其中劳力450多人,辖区内有6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16297亩,农业面积1618亩,林地面积10441亩,南元村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山地经济作物以为杉树、松树和毛竹等经济林。村民主要收入靠工艺品加工收入。……。 |
因村落地处大穆溪畔,故取谐音名大目溪。始于宋朝侯官县,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先祖迁居于此地,1984年设立大目溪村村民委员会。大目溪村,全村户籍人口1189人人,250户,辖3个自然村。由28个姓氏组成,是个多姓村,著名的大目溪环村而过,风影秀丽。……。 |
地处闽江北岸,原是平坦沙洲,北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形状像眼睛,故名大目埕。始于宋朝侯官县,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陈氏先祖由长乐江田迁居于此地,原穆江即指大目埕,土改时,成立大目埕乡,1984年设立大目埕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大目埕村……。 |
新坡村位于白沙镇东北方向。新坡村耕地面积896亩,林地面积1811亩,村民自留地500亩,人口928人,全村有五个生产队。全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为江姓,新坡村西傍青山;南与马坑相连;东与上寨村、溪头村相连;北与林柄村相连。新坡村绿化率达到85%以上,主干道硬化率达95%,白林公路横穿本村,交通便捷,距白沙镇政府均在3.5公里以内。清澈见底的小溪由北向东横穿本村,村内道路整洁、社会安定、民风纯朴、村民……。 |
汤院村---位于闽侯和闽清交界,地处闽江畔,背山面江,视野开阔,周边有千亩果园,环境优美。汤院村距福州市区45公里,距闽侯县城25公里,闽清县城10公里,有京福铁路、116县道从汤院村穿过。 全村人口1235人,下辖2个自然村及9个村民小组,党员35名,村民代表35名,两委干部6名。林地面积2300亩,田地731亩,种植园地400亩。村民以种植橄榄及瓜果蔬菜为主,种植橄榄1800亩,年产值180万……。 |
院埕村位于白沙镇西北部,距离白沙镇15公里,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有4个自然村,分别有院埕¸叶厝¸大段¸东洋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38人,耕地面积972亩,山地面积10351亩,全村农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橄榄¸脐橙¸蔬菜¸西瓜¸甜瓜等,大部分村民外出经商或打工。……。 |
古时人称为“大懒村”,意味着村中的人“做一天,吃两天”,后又因“懒”字不好听,且又在闽江边,遂改起名为“大濑村”。大濑村原属于白沙,1972年独立成大队,1984年后改为大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濑村位于白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面向闽江背靠山,中间横穿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总户数183户,人口785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28人。总耕地面积428亩,山林面积2740亩,人均收入6924元。村……。 |
林柄村位于白沙镇北部,被群山环抱,园溪与林柄溪贯通村庄、田野与自然风光交相呼应,造就村内恬静惬意的生活场景。村内至今仍保留着较为连片的古厝群,其中“林柄三落排”在福州地区的古民居建筑中都属罕见。近年来,林柄村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入一批特色农旅企业、配套“人才基地”及双新双创基地等方式,为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
茶苑村位于闽侯县洋里乡西南部,东与田垱村接壤,西面友泉村,南接梧洋村北接安仁村,全村人口923人,238户;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反季节蔬菜为主。村内有一条长10公里的乡村公路;村民代表25人,村两委共有5人,支委3人,村委2人,全村共有党员16人。村集体年财政收入8.22万,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