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
传说该地有两条龙脉(山脉)起自埕边,一条延伸上薛,一条逐鳌头,叶相(叶向高)为破此风水,铺一条蜈蚣形石条路(百姓称官路)斩断龙脊。村建在官路东侧,故称。元朝属化北里下都,(崇德乡)有南卓境。1943年属平上乡东部郭保,保驻东郭。1950年属第7区薛港乡。1958年属高山公社,沁前大队。1961年为官路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三山乡。1990年乡改镇亦随之。官路村……。 |
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魏氏先人厚周率三个儿子在此拓荒创业时,主要以捕鱼为生,看到居住区域呈半岛形状,三面环海,酷似鳌山,且东向突出部隔500米海面与大扁岛相望的海峡又叫鳌江,因而取名鳌头。到了清朝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建魏氏宗祠修族谱时,因鳌头乡背靠海堘头自然村北大山山峰,先人希望后裔似山峰一样屹立壮大,将名称改为鳌峰。后又改为鳌头。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先人迁入居住时属东……。 |
东南北为一片1.2公里,宽0.9公里,冲积平洋,村置西北角的平洋后,故名。宋初属崇德乡化北里下都。明属东隅化北里下都图4,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属高山镇,1943年属高山镇化下乡分8甲,属泽朗保。1950年属7区安峰乡,1958年属安峰大队高山公社,1961年分析出成立后洋大队属三山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三山乡,1990年乡改镇亦随之。后洋村……。 |
村舍东边一片海滩,原海潮可达村沿。滩涂均为蛏埕,陈氏于明正统年间(1440年)从音西云岐,此蛏埕边定居,故名。宋属崇德乡,跨化北里下都平北里上都,有蓬莱儒林,常兴境。明属东隅化北里下都图9,清宣统二年属高山镇,1943年为保设有15个甲属平上乡,1950年属安峰乡第7区,1958年属安峰大队高山公社,1959年成立大队。1961年属三山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三山乡。1990年9月撤乡建……。 |
传说有座尼姑庵,庵附近有个自然大坑,林姓迁来,定居在尼姑坑前,俗称庵前,后来认为庵字不吉利,改为安前。村委以安前为主,有安前、后林、北郑、山地、东园、南园、北园七个自然村。1950年属七区安峰乡,1958年属高山公社安峰工作片。1961年划分三山公社,安前大队。1984年改为安前村委会,属三山乡。1990年改乡为镇,亦随之。安前村……。 |
瑟江村简介瑟江村位于三山镇东南部,相距镇区8公里,东邻高山镇洋门村、西邻东郭村、南邻高山镇薛港村、北邻江厝、白鹤、海瑶村,本村辖有9个自然点,拥有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55户,总人口5885人,耕地面积3620亩,海滩地700多亩,海面养殖面积1000亩左右。2013年度全村经济总收入19485万元,人均收入15010元。瑟江村有悠久的历史,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由新厝镇漆林迁居而来,……。 |
相传唐末有一阴阳先生宋子遍游福清山水,一天至此看到从西南海洋有定样山,苍霞山、西山、南岸山、瑶山向西北蜿蜒,犹如五虎上岸山峰如柱,岐角对岸,东南面海潮荡漾,江道密布,泽水四溢,水奇而澜,即择地而居,故有泽水承家远,岐山兴业长之说,故名。唐、宋属孝义乡化南里,建福境泽岐村,元沿之。明属北二隅化南里图6,清属孝义乡化南里,1943年设保,亦为连保驻地,属化南乡高山镇,1950年为泽岐乡驻地属三山乡第七……。 |
地质为黄壤土结构,受雨水冲流形成三条大水坑横亘村前,故名。宋属崇德乡化北里下都,有金峰、龙塘、总福、峰池、峰山、东兴6个境。明属东隅化北里下都图4,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崇德乡平北里下都,1943年属化下乡,华塘保。1950年属三山乡,第七区,1958年属三山大队高山公社,1961年成立横坑大队,属三山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三山乡,1990年乡改镇亦随之。横坑村……。 |
此地位于原大扁岛北边,初只有一间渔寮,故曾用名,北寮。后人们在此地筑屋而居,故改为今名。宋属崇德乡平北上里大扁岛秦舍境,元因之,明属西隅平北里上都图5,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属高山镇崇德乡平北里,1912年10月属平潭县第四区所辖。1935年属平潭县第四区大扁保。1943年,大扁岛设南、中、北三保。北楼为大扁岛化保所辖。1956年划归福清县属高山镇大扁乡,1958年9月属高山公社大扁大队,1……。 |
道北村位于龙高半岛中南部,三山镇西南部,距福清市约32公里处,距三山镇区3公里,距离福清核电站约10.5公里。东接大真线,西连港头镇后卓村,北靠横坑村,南临港头镇陈库金兰自然村山界。渔平高速公路横穿村东西方向。(一)人口全村由道周、北郭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党员20名,村干部6人,现有农业户数198户,共计农业人口828人,男有403人,女有425人.实有劳动力人数596人,其……。 |
村西南临海,原海岸上草木茂盛,傍晚,各类鸟多成群结队,飞至栖息。村西南临海,原海岸上草木茂盛,傍晚,各类鸟成群结队,飞至栖息,故名。宋属崇德乡平北上里大扁岛,上坤境,元沿之。明属西隅平北里上都。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属高山镇平潭县第四区,1935年属大扁保,1943年属大扁中南两保,56年为福清属高山镇大扁乡。1958年9月属高山公社,大扁大队,1961年属三山公社大扁大队,1962年独立上……。 |
原有一莲花寺院,现存院西祠堂址,寺院分东院,西院两院,院西开基元祖尔良公1708年由西江迁此,迁至寺院西侧建置,故名。旧属平南里五十九都,有院西境,后岑境。1943年属高山镇为院西保分9甲,1950年属第四区院西乡,1958年属高山公社,为院西大队,1984年9月改大队为村委会,属高山镇。院西村……。 |
取忠厚安乐之意,后谐音定今名。旧属平南里五十九都,有官塘边境,1943年属厚安保,1950年属第四区厚安乡,1958年属高山公社薛港大队,1961年成立后安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高山镇。后安村……。 |
村置高山港北岸旁,位高山镇村庄最前沿,故名。旧属平南里五十九都,有玉海境,1943年属海头保分3甲,1950年属第四区,1958年属高山公社为海头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海头村委会,1985年海头村委会改名海门村委会,属高山镇。海门村……。 |
唐末,黄巢起义,朝基祖宝德公系唐朝宗室迁徙玉融龙高半岛山脉。由于此山脉有三条支脉,其中最高大的一条支脉北端具有小山包,故人怀旧长安繁华景象,并以王维(南垞)诗“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作为北垞地名。宋属崇德乡平下里有泽江境,1943年属高山镇北垞保,1950年属高山镇,1959年属高山公社北垞大队,1984年9月份北垞大队改为北垞村委会,属高山镇管辖。北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