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5]

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5]

  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村前原为一片海滩,村后有一条古路。宋属感德乡新安里,有龙山境,龙津境,麟山境。明属西隅新安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桥头保、仙游保。1950年属2区海口镇。1958年属海口公社海口大队。1961年成立后路大队,属海口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海口镇至今。后路村……。
  村舍四面环山多云雾,山高漈水下泻。宋属永福乡遵义里,有云际境。明属北二隅遵义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海口镇元龙乡柏渡保,分2甲。1950年属第二区柏渡乡。1958年属海口公社联大(柏渡)大队。1959年成立云光大队。1984年大队改村委会属海口镇。云光村……。
  九牧一世祖高德公宋进士,从莆田徙居杞店岑兜,至明,始建林氏宗祠。岑兜村又称文峰村,其义为“商贤臣,周使者,秦博士,汉将军。累代人文,蔚起。”前大吉,后螺峰,左长江、右指岭,此间优气,特种故称,又因村舍置于黄螺山南麓,故名。宋属感德乡仁寿里有寿山境。明属南上隅仁寿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分15甲设岑兜保,属海口镇杞店乡。1950年设岑兜乡属2区。1958年成立岑兜大队属海口公……。
  因村里有条溪,从西流到东,故名。宋属感德乡方成里,有龙山境,后垄境。明属西隅方成里。元沿之。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2甲属海口镇元龙乡七社保。1950年属2区七社乡。1952年属11区。1956年属海口区。1958年属海口大队为西溪大队。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1年属南岭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西溪村委会属南岭乡。1999年改乡为镇,亦随之。西溪村……。
  村舍位于崩山,大山母之麓,故名。宋属感德乡方成里有大王境。明属西隅方成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七社保,海口镇元龙乡。1950年属2区七社乡。1952年属11区七社乡。1956年属海口区七社乡。1958年成立大山大队,属海口公社。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1年属南岭公社。1984年属南岭乡至今。1985年成立村委会,有6个村民小组,由单斜埔、高厝楼、吃菜厝、卢厝楼、下底楼……。
  南岭村原名南厝村,因有两个自然村,南岭与岭口自然村,后由两个自然村各取一个字命名。宋属感德乡方成里,有王村境,岭口境。明属西隅方成里。清宣统二年(1910)属海口镇。1943年设1甲,属海口镇元龙乡七社保。1950年属2区七社乡。1952年属11区。1956年属海口区。1958年属海口公社为南厝大队。1961年属城头公社。1979年因重名改为南岭大队。1981年属南岭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南岭村……。
  山重山,村舍置虎头山东侧,七层岩山西南侧,群山环绕,因村中经常被灰雾所笼罩,故名。宋属感德乡新安里有吉岚境。明属西隅新安里。元沿之。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海口镇永宾乡岩兜保。1950年属第二区首溪乡。1958年属海口镇为吉岚大队。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1年属南岭公社。1985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南岭乡,由1-8组组成。1999年改乡为镇,亦随之。吉岚村……。
  原名马蛇村,取山形像马、蛇命名。土改后,改名为马斜。宋属方城里感德乡,马斜境。大明万历二十六年李秋吉建造马斜村立峰境大王前一座古桥,现有保留,大明十六年坐落马斜境。元沿之。明属西北方成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1943年属海口元龙七保社,分四甲。1950年属第二区,七社乡。1955年属城头区马斜乡。1956年属海口区七社乡。1958年9月马斜大队属海口公社。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1……。
  村舍南边有一条小溪,故名。宋属感德乡新安里,有溪北境。明属西隅新安里4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分3甲属五龙乡为前溪驻地。1950年属2区首溪乡,1952年属11区,1956年属五龙乡,1958年成立大队,属海口公社,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城头乡,1990年乡改镇,亦随之。首溪村:因该村南边有一条溪而得名,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5户,总人口1003……。
  原村庄面海堑(原东港街村前)倚山坡(天官石山沿烟墩)执掌水陆南北交通险要,故名。宋属感德乡,方成里,元沿之。明属西隅方成里1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海口镇元五龙乡湖美保,1950年属第二区五龙乡,1952年属第十一区五龙乡,1955年属城头区五龙乡,1956年属海口区五龙乡,1958年属海口公社五龙大队,1959年属湖美大队,1980年设堑柄大队,属城头公社,1984年改……。
  本村背山面海,住宅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前面海滩是农家生活,海产品资源丰富,故取名宅前。1993年宅前村委会成立,由原港前大队7-10组组成宅前村委会。宅前村:因该村的前面有一条港穿过而得名,有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3户,总人口706人,总劳动力328,外出就业200人,待转移劳动力90人,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
  村舍东部有一座山皋,故名。宋属感德乡方成里,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山新保。1950年属山新乡。1958年属五星大队,1959年属海口公社东皋大队,1961年属城头公社东皋大队,1984年属东皋村委会至今。东皋村:原名岱石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9户,总人口1059人,总劳动力459人,外出就业210人,待转移劳动力180人,主要生产活猪,当前价格每公斤14.4元……。
  初为杨、敖、马、刘诸氏聚居,后戌湮灭或外迁,唐咸通间(约870年)张氏一世祖谋公自今宏路街道真丰村迁此续住。子孙发达兴盛,曾出仕几位,厚俸室粮。故曾名厚俸,因谐音讹为今名。有西张境。宋属感德乡永宾里,元沿之。明属南上隅永宾里图1,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永宾乡。1943年设后俸保,属海口镇永宾里,1950年属第2区山新乡。1952年属第11区峰前乡。1956年属海口区,城头乡,1958年9月属海……。
  宋朝末期,由南京王氏祖先迁此。因后山好像一只凤凰,我村就连前面,所以起名峰前村。宋属感德乡永宾里,元沿之。明属南上隅永宾里1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永宾乡。1943年设峰前保,属海口镇永宾乡,为乡驻地。1950年属第二区城头乡,1952年为峰前乡,属第十一区,1956年属海口区城头乡,1958年设峰前大队,属海口公社,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城头乡,1990年城头撤乡……。
  凤屿四周平地,像个海中岛屿,从高处眺望,整个地貌酷似一只展翅凤凰,故而得名。宋属感德乡方城里。元沿之。明属西隅方城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为凤屿保属元龙乡。1950年属五龙乡。1958年属五龙大队,1959年从五龙析出成立凤屿大队,属海口公社,1961年属城头公社,1987年凤屿村委会成立,由1-8个村民小组组成。1990年城头撤乡改镇,亦随之。凤屿村:因当时村的西边有一块……。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