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1年度浙江省省级健康村[15]

2021年度浙江省省级健康村[15]

  近日,浙江省爱卫办印发了《省爱卫办关于省级健康村镇建设现场评估情况的通报》,公布了2021年度省级健康乡镇和健康村名单。
  [上包村] Shangbao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方向55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上包得名。据包氏宗谱记载,包姓有上、下族之分,本村属上族,故名上包。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725平方公里。耕地380亩,山地231亩,水面17亩。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4户,433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蚕桑。 ……。
  先祖原住望云乡鲁营杨园(今女埠街道渡渎村董店),宋时迁住柱杆山下,建有井一口,井圈为八角形,称八角井,村以井名。1958年公社化后为范宅管理区八角井生产队,1961年为八角井大队,1983年为八角井村。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山后塘、篁屿、八角井行政村合并而成。八角井村……。
  芝堰村 Zhi ya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芝堰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7.47平方公里,耕地575亩,山地10534亩,水面100亩。辖芝堰、花墩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79户,1542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茭白、西瓜。以冷水茭白为特色产品闻名。村中九堂一街为明清筑群,市级文保单位。芝堰 Zhiyan 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前有一条芝堰,宋时曾筑有堰,村以……。
  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金氏村民宋时由衢州桐山峡口迁居此地,村前有座山,便沿用桐山为名,村在其后,故名桐山后金。1958年公社化后为芝堰管理区桐山后金生产队,1961年为桐山后金大队,1983年称桐山后金村。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桐山后金、上王、前方行政村合并而成。桐山后金村……。
  唐姓聚居,村在小溪上游,故名上唐。1958年公社化后为芝堰管理区上唐生产队,1961年为上唐大队,1983年称上唐村。上唐村……。
  村边有条朱家溪,架有石桥一座,名曰太平桥,村以桥名。1958年为甘溪管理区太平桥生产队,1961年为太平桥大队,1983年后为太平桥村。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太平桥、百步岩行政村合并而成。太平桥村……。
  因驻地蟠山,故名。1958年为女埠公社刘家管理区13大队,1959年为甘溪管理区蟠山生产队,1961年为蟠山大队,1983年后为蟠山村。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邵坞、蟠山、范山头行政村合并而成。蟠山村……。
  余粮山村   兰溪市黄店镇余粮山村座落于海拨500米的半山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现有农户90户,人口307人,全村耕地面积136亩,园地面积2422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大红柿零星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二委一班人根据本村荒山坡地多,大红柿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山区种植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大红柿生产。目前,全村拥有大红柿种植面积2200多亩,人均们拥有7亩多。……。
  洞源村,为兰溪市首富村,全村共有企业13家,1998年工业总产值4.4亿元,经济总收入3.46亿元,人均收入7028元。尚有十余人在广东、湖北及本省境内承包水泥厂。自宋以来,吕祖谦、金履祥、宋谦、王阳明、徐霞客、郁达夫等名人都在六洞山留下足迹和诗文。当代张学良先生夫人赵一荻,又名绮霞,人称赵四小姐,祖籍是洞源村,出身望族,其父赵庆华官至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四小姐,1928年和少帅张学良在天津认识……。
  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个神仙下凡来修福。他剃着光头,穿一套破衣裳,背一个破袋,脚上套着双开口的鞋,柱着拐杖。他来到山村的一户人家门口,朝主人合起双掌,不住地念“阿弥陀佛”。主人一看是个疯癞和尚,便想走开。和尚道:“施主行行好,讨口茶 吃吧。”主人回答:“讨茶?我自家都没茶吃呢!”说着就走开了。神仙来到另一户人家:“家主,修修福吧,给我口茶喝。”“没有,换户人家吧,”神仙一连走了好几家,主人都勿肯打发……。
  驻地西山寺,居赵姓,宋代迁入思山祠下建村,思山祠又称狮山寺,谐称西山寺,村以寺名,故名西山寺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灵洞管理区灵溪生产队,1961年12月为灵洞公社西山寺大队,1983年后为灵洞乡西山寺村。西山寺村……。
  驻地耕头畈,垦田耕作为业,故取村名为埂头畈,后谐称耕头畈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灵洞管理区耕头畈生产队,1961年12月为灵洞公社耕头畈大队,1983年后为灵洞乡耕头畈村。耕头畈村……。
  多郭姓,有上下两个区域。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上郭、下郭行政村合并而成。上下郭村……。
  世居章姓,南宋时迁来杨溪边定居,建桥溪上名杨青桥,雅称杨清桥,村以桥名杨清桥村。后又改回杨青桥。1958年公社化后为灵洞管理区杨溪生产队,1961年为灵洞公社杨青桥大队,1983年后为灵洞乡杨青桥村。杨青桥村……。
  村旁有一条1.5公里长的山垄,叫费垄里,亦名费垄,村座落于山垄之口,故名费垄口,后改名费龙口。1958年公社化后属灵洞管理区方下店生产队,1961年属灵洞公社方下店大队,1982年从方下店分出为费垄口大队,1983年为灵洞乡费垄口村。2002年划入市区云山街道办事处管辖,仍称费垄口村。2008年,更名为费龙口村。费龙口村是灵洞乡一个行政村、毗连方村、耕头畈村,人杰地灵,环境幽美,人好,天蓝水清村内……。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