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1年度曲靖市卫生村[11]

2021年度曲靖市卫生村[11]

  2022年2月,根据《云南省爱卫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镇工作管理程序的通知》、《云南省卫生乡镇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和《云南省卫生村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要求,省爱卫办于2021年9月至12月对各州市2021年度新申报创建云南省卫生乡镇、卫生村进行了考核验收,经省爱卫办综合复核评估,有139个乡镇、2165个村分别达到了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标准。
  原名为“鲁喝甸”,彝语,“鲁”为大村,“喝”为小兵,“甸”为小坝,意为驻兵的小坝。后演变为“落红甸”。1950年至1958年设落红甸乡,属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落红甸管理区,属幸福(则黑)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落红甸管理区,属龙庆中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落红甸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落红甸大队,属龙庆公社。1984年至1987年设落红甸小乡,属龙庆区。1……。
  辖区内有大山黑、小山黑村。1949年至1950年属龙普乡,1950年至1951年属龙庆乡,属第三区。1952年至1953年设山黑乡,属第三区。1954年至1958年设龙庆乡,属第三区。1958年至1960年设龙庆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山黑管理区,属龙庆小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山黑公社,属龙庆区。1972年至1983年设山黑大队,属龙庆公社。1984年至1987年设山黑……。
  辖区内有大杜吉、小杜吉村,原名“杜祭”,为彝语,意为在有豹子出没的地方形成的村落,后“祭”演变为“吉”。1949年至1950年属龙普乡,1951年属龙庆乡,隶第三区。1952年至1958年设杜吉乡,属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杜吉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杜吉小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杜吉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杜吉大队,属龙庆公社。1……。
  原名“歇米甸”,彝语“歇”为树,“米”为地,“甸”为小坝子,意为有树有米的小坝子,后改为“束米甸”。1949年至1950年属梅山乡,1950年至1957年设束米甸乡,属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阿梅者管理区,属幸福(则黑)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束米甸管理区,属则黑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束米甸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束米甸大队,属龙庆公社。1984年至1987……。
  原名“补纳勒”,为壮族语,“纳”为田,意为在水田多的地方形成村落,清朝康熙年间演变为“阿那黑”至今。1949年至1950年为普太乡属第三区,1951年至1957年设阿那黑乡,属第三区。1958年至1960年设阿那黑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阿那黑小管理区,属黑尔中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阿那黑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阿那黑大队,属龙庆公社。1984年至19……。
  彝语,“扯”为谷,意为产谷子。1949年至1950年属龙庆乡,1951年至1958年设扯寨乡,属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扯寨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扯寨管理区,属扯寨中公社。1963年设扯寨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扯寨大队,属龙庆区。1984年设扯寨乡,属龙庆区。1987年设扯寨村公所,属龙庆乡。2000年6月改为扯寨村民委员会,属龙庆乡至今。扯寨村……。
  彝语原为“泥樶”,“泥”为牛,“樶”为温暖,意即牧牛的温暖之地形成的村落,后“撮”易为“槽”。1949年至1950年属龙庆乡,1951年至1958年属泥槽乡,隶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属泥槽管理区,隶龙庆公社,1961年至1962年属泥槽管理区,隶扯寨公社。1963年至1972年属泥槽小公社,隶龙庆管理区。1973年至1983年属泥槽大队,隶龙庆公社。1984年至1987年属泥槽小乡,隶龙庆……。
  庄科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323202205。
  原名为“龙杂”,彝族语,“龙”为水塘,“杂”为沟,意为水塘畔,后演变为“笼杂”。1949年至1950年属梅山乡,1950年至1958年属路撒乡,隶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笼杂管理区,属幸福(则黑)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笼杂小管理区,属龙庆公社。1963年至1965年设路撒小公社,属龙庆区。1966年至1972年属落红甸小公社,隶龙庆区。1973年至1979年属落红甸大队,隶龙庆公社……。
  彝语“戈”为弯弯,“勒”为山麓,意即山麓的弯弯处。1949年解放,解放前属蚌别乡。1950年属高良区高良乡。1952年设戈勒乡,属高良区。1958年改为戈勒管理区属纳厦公社。1963年改为戈勒小公社,属高良区。1973年改为戈勒大队,属高良公社。1984年改为戈勒小乡,属高良区。1987年改为戈勒村公所,属高良乡。2000年6月至今改为戈勒村委会,属高良乡。戈勒村……。
  壮语原为“固白”,“固”为九,“白”为藤子,意即村旁有九根藤子,后演化为“科白”。1950年属胜利乡。1952年设科白乡,属第五区。1958年改为科白管理区,属纳厦公社。1963年改为科白小公社,属高良区。1973年改为科白大队,属高良公社。1984年改为科白小乡,属高良区。1987年改为科白村公所,属高良乡。2000年至今改为科白村委会,属高良乡。科白村……。
  1949年解放。1950年属胜利乡。1952年属团坡乡。1962年隶雨厦中公社,属团坡小管理区。1973年设团坡大队,属高良公社。1984年设团坡乡,属高良区。1987年设团坡村公所,属高良乡。2000年至今设团坡村委会,属高良乡。团坡村……。
  壮语,意即逢鼠日在此赶集。1951年属胜利乡。1953年设雨厦乡,属五区。1958年设雨厦管理区,属纳厦公社。1963年属雨厦公社。1973年设雨厦大队,属高良公社。1984年按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云政函(84)301号,将雨厦、塘汉两个大队合并为雨厦小乡,属高良区。1987年设雨厦村公所,属高良乡。2000年6月至今设雨厦村委会,属高良乡。雨厦村……。
  辖区内有上窝德、下窝德村,“窝德”,壮语,意为槽子。1949年解放前属弄老乡。1951年属建设乡。1952设窝德乡。1958年改为窝德管理区,属高良公社。1963年设窝德小公社,属高良区。1973年改为窝德大队。1984年改为窝德小乡,属高良区。1987年改为窝德村公所,属高良乡。2000年6月改为窝德村委会,属高良乡。窝德村……。
  1949年属第一区中和乡;1953年属第一区宜卡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中和管理区;1960年属圭山公社中和管理区;1961年属中和公社为中寨大队;1970年属罗雄公社为中和大队;1984年属罗雄区为中和乡;1988年属环城乡为中和行政村;2000年12月属环城乡为中和村民委员会;2004年属罗雄镇;2014年属罗雄街道,名称沿用至今。中和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