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根据《浙江省卫生村评审与监督管理办法(2016版)》和《浙江省爱卫办关于调整浙江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活动周期的通知》(浙爱卫办[2017]20号)精神,经各市爱卫办推荐、省爱卫办组织核查,2020年拟命名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慈母桥村等1575个村为浙江省卫生村 |
村内原有一正明凉亭,1950年遂取名为正明村。1957年58年属奉中农业社,61年为正明大队,1983年改正明行政村。2001年成立锦屏街道正明村。正明村……。 |
溪岙村由和尚岙、樟岙、黄夹岙、三溪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委会所在地位于五岙溪旁,故名溪岙村。2005年,对锦屏街道所属的樟岙、和尚岙、黄夹岙、三溪四个行政村合并为溪岙村。溪岙村……。 |
本村位于县江西岸,故名“西岸村”。本村解放初期由4个村组成,在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取名为光明农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改名光明大队,1983年改名为西岸行政村。2001年为锦屏街道西岸村。西岸村……。 |
新埠、后石坎、沈鲍合并为新鲍村。原埠头、后石坎大队与1964年从横山水库移民至沈鲍为新埠大队,于2004年合并为新鲍行政村。岳林街道新鲍村正对甬台温高速奉化出口,由沈家庄、新埠等四个自然村组成,近572户,1500余人。耕地总面积1049亩,林地面积1235亩。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51人。村班子坚强有力,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有声有色。……。 |
因建宅于山坑中,与村东1.5公里的东山对称,故名“西坑”。据传村民吴姓约二百年前从本市吴家埠迁此定居。辖西坑、大厂2个自然村。1957年为黎明农业社;1961年以村命名为西坑大队;1983年改西坑行政村。奉化市溪口镇西坑村,处于溪口雪山景区之中,距雪窦寺不过1公里。群山环绕,翠色盈目。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200户人家,共计520人。全村多以种植苗木花卉营生,利用紧挨雪窦寺这一优势,发展旅游相关产……。 |
以驻地西坞命名。于1950年成立。西坞村……。 |
虎哨刘村位于西坞街道西岸,全村现有总户数514户,总人口2430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600余人,耕地面积1192亩,山林面积1700亩。虎哨刘紧邻奉白线,位于西坞于奉化的交通要道,辖区内有全国外来人口管理示范小区力邦社区。近年来虎哨刘村投入各项资金进行了一系列的村环境整治,拆建了村办公楼,加强了道路、河道及危房整治,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及场所,大大提高了环境面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2008年,……。 |
淡溪行政村位于松岙镇东,淡水湖大坝西面,在淡溪溪流边上,村民以王姓为主,有庄基岙、王家山、岩家塘、镬底湾、上半塘5个自然村组成。淡溪行政村是有王家山、宁王塘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1950年为淡溪乡,1955年合并为松岙乡,2005年撤乡扩镇后,王家山与宁王塘合并为淡溪行政村。淡溪村……。 |
因地处沿海边而得名。姓氏以李姓为主。1950年为海沿行政村,57年为农业合作社,61年以村定名为海沿大队。以农业为主体,种植水稻、海带、柑橘、茶叶等。2009年始建行政大楼。海沿村……。 |
光绪《奉化县志·山川》:“湖头渡县东百里,旧名田下渡。海面一十里,南象山界、北奉化界。明时官设渡。”因地处象山港边,设有渡口而得名。人口都是迁居,故姓氏较杂。土改后称湖升生产合作社。1958年后称湖头渡生产大队,1983年后改为湖头渡行政村,下有三个自然村:五户头、大湾、长沙湾。湖头渡村……。 |
原街下村人口较多,行政管理困难。在1962年各分街一村和街二村。此地1969年为街一村晒场,2000年改为松岙农贸市场,2005年重建街二村村委会大楼。街二村……。 |
包括塔头自然村在内,全村以卓姓为主,其次包括张,汪,李,朱,钱等姓,共11个村民小组。1956年为松溪乡街下行政村,1957年为松岙农业社,1961年成立为街一大队,1983年改为街一行政村,现村委驻地解放前为松岙小菜场,又是朱姓祠堂,2008年拆建为村委会驻地。街一村……。 |
据传说过去五百岙村是海滩头,可以定靠500只船,号称500号,改称五百岙。解放前属松岙忠义七乡。解放初属淡溪乡,1953年成立二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农业合作社二个,五丰、新生合作社。1955年合并五丰农业经济合作社,1963年为五百岙大队,1983年改称五百岙村。五百岙村……。 |
宓家山村位于四明山镇西南端,东接杨湖村,西邻嵊州下王镇,北靠芦田村,地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80户,人口535人,耕地319亩,山林7407亩,毛竹559亩,茶叶141亩。现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1515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0.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89元。地貌为山区,海拔450米,四面青山环抱,田螺文山古松常青,有镇村联合电站一座,有一条350米隧道,筑起了里、外大湖、庙沟……。 |
【村情风貌】芦田村位于四明山镇西端,东接棠溪村,南连杨湖、宓家山村,西邻嵊州,北连悬岩、溪山村,距余姚市区76公里,离镇14公里。相传500年前,王氏祖先从嵊县东林三角道地去上虞乾溪扫墓,路过此地,见川媚泉香,山厚林茂,便插芦于田定宅,以后村内遍布芦竹,故名芦田。现全村区域面积8.9平方公里,14个生产队,397户人家1150余人。 【村史沿革】芦田村解放前属绍兴府嵊县芦山乡,1960年划归余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