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哈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6’-102。04’,北纬23。12’-23。24’,海拔在620~2105米之间,面积189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六区,民国28年属坝溜乡。1949年属坝溜区,1966年从坝溜区划出,设那哈公社,1984年改称那哈区,同时将田房划归泗南江区,系哈尼族聚居区。那哈乡人民政府驻地那哈村,自1966年以来一直为公社、区公所及……。 |
龙潭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东经101。28’-101。40’、北纬22。56’-23。01’,海拔在684~2149米之间,面积228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五区,民国28年(1939)称龙潭乡。1949年改称龙潭区,1958年称龙潭公社,1966年划出鱼塘、文武两公社,1984年称龙潭区,1988年改为龙潭乡,系哈尼族、汉族、彝族等杂居。龙潭乡是墨江紫胶主产区……。 |
孟弄彝族乡位于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0l。25’-l0l。40’、北纬23。27’-23。47’,海拔在824~2203米之间,面积211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定南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三区,民国28年属白连乡。1949年属白连区,1966年白连区分为两个公社,设孟弄公社,1984年改称孟弄区,1988年改称孟弄彝族乡,系彝族、哈尼族等杂居。孟弄彝族乡森林资源丰富,是墨江木材主产区之一。……。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崇文镇。1950年与原明善乡合为崇明区,1954年属花山区,1958年析设大街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2.1万。县乡公路过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大街、文山、塘坊、勺么、气力、昆岗、平地、三营8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太平乡。1950年隶太忠区,1961年析设龙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7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860人(2017年)。有公路通县城,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南岸、东山、和哨、竹者、新平、邦庆、多依树、戈瓦、石垭口、小村、垭口、扎果、小龙街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小麦、稻谷种……。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为上北区,1940年设文龙乡。1950年改为区,1958年和安定区合并成立安龙公社。,1961年复为文龙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为28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弥宁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龙街、文录、三岔河、帮崴、邦迈、勐涝、义昌、会良河、瓦罐窑、下瓦伟、瓦伟、中山12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解放前为保甸乡,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安乐公社,1984年改保甸区,1988年置漫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306.2平方公里,人口2.1万。214国道和两条县乡公路从境内穿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安乐、安召、温竹、五里、漫湾、保甸、文冒、昔掌8个行政村。农业种植以玉米、稻谷、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核桃、烤烟、花生、香蕉等。云南重点工程漫湾电站……。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39年前属西区保甸乡,1950年属保甸区,1961年从保甸、景福二区析设林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乡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通公路。澜沧江设有船渡。辖清河、林街、岩头、丁帕、龙洞、箐头、万龙7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芒果、木瓜、香蕉、紫胶。.……。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为景福镇。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283.2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县境西部的交枢纽,有班车通往西边5乡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古里、棠梨箐、公平、竹箐、金鸡林、赵其山、鲁家、龙山、虎山、勐令、勐片、岔河、回寺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 |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属五福乡。1950年属永秀区,1988年析设文玉乡,1993年更名为大朝山东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0.9万。大朝山水电站进厂公路穿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长发、文玉、曼状、芹菜塘、别落、榨房6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香蕉、花生、松脂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黄牛为主。有大朝山水电……。 |
位置面积:凤山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省道弥宁公路横穿全境,与镇沅县接壤。全乡总面积52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194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246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乡共有5165户,21286人。农业人口4792户,20582人,非农业人口7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人。有……。 |
半坡乡位于县城西南端,距县城105公里,东北与边江、永平两乡镇相邻,南与勐班为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83.5米,最低海拔635米,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14%,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雨量1600mm,日照充足。辖9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共有2971户,140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46户,13569人,占总人口的96%,……。 |
勐大镇是镇沅第一大镇,也是最大的粮蔗主产区,是一块神奇宝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渔米之乡”之美誉。地处镇沅县西部,位于东经100°39′—100°56′,北纬23°54′—24°08′之间,东与恩乐镇和景东县的者后乡交界,南与按板镇接壤,西与振太毗邻,北与里崴乡相连,是西部四乡镇交通、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党委政府驻地勐统街,海拔1180米,距县城57公里,拥有国土面积522平方公里。勐大地处……。 |
康平乡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816平方公里,外与老挝接壤,内与普洱县、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和本县的整董镇、红疆乡、宝藏乡相连。国境线长76.5公里。辖勐康、中平、瑶家山、营盘山、曼克老、蛮老街、大树角7个村民委员会、84个合作社(村民小组)。乡政府桥头河,距县城勐烈镇64公里,距思茅81公里。据2003年人口普查,全乡总人口17766人,每平方公里21.8人。境内居住着哈尼、彝、……。 |
地处中、越、老三国交界的曲水乡,经过50多年的奋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绿色支柱产业为今后的发展确立了航标,交通和农田等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环境也变成了瓦房和明亮的电灯,电视、电话进入了农家,沉睡千年的荒山变成了整齐的橡胶园,山腰台地延绵、山脚稻谷飘香,曲水变绿了、变美了、变得让人更加向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