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0年云南省卫生村[23]

2020年云南省卫生村[23]

  因此地于1962年新建木桥一座,得名新桥。1962年设新桥乡;1969年更名为新桥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新桥大队;1984年更名为新桥乡;1989年更名为新桥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新桥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新桥村……。
  彝语:因“以勒”是彝语“以奶”(或“以耐”)的变音,即:“以”意为水,“奶(或耐)”意为好吃,即有甘美泉水的地方。因此地有一泉水甘甜可口,得名以勒,片村名。1951年设以勒乡;1969年更名为以勒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以勒大队;1984年更名为以勒乡;1989年更名为以勒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以勒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以勒村……。
  因地处平坝,原是一片荒毛草地,得名毛坝。1951年设毛坝乡;1969年更名为毛坝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毛坝大队;1984年更名为毛坝乡;1989年更名为毛坝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毛坝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毛坝村……。
  因此地原有一棵大茶木树,得名茶木,片村。1951年设茶木乡;1969年更名为茶木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茶木大队;1984年更名为茶木乡;1989年更名为茶木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茶木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茶木村……。
  因此地生长一种晒干后易燃的野草,得名火草,片村名。1951年设火草乡;1969年更名为火草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火草大队;1984年更名为火草乡;1989年更名为火草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火草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火草村……。
  因清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挑起民族矛盾,当地群众为了防御,在此伐木串为城墙,得名木城,片村名。1951年设木城乡;1969年更名为木城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木城大队;1984年更名为木城乡;1989年更名为木城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木城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木城村……。
  因清朝时期,此地坡埂上建有山王庙一座,得名庙埂,片村名。1951年设庙埂乡;1969年更名为庙埂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庙埂大队;1984年更名为庙埂乡;1989年更名为庙埂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庙埂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庙埂村……。
  “位卓”为彝语,“位”意为山腰、“卓”意为分开,“位卓”即住在两山分开的腰部。因该住在两山分开的腰部,故而得名位卓。1952年属一区管辖名位卓乡;1953年属塘房区管辖名位卓革命委员会;1958年属塘房公社管辖名位卓管理区;1962年属塘房区管辖名位卓公社;1969年属塘房公社管辖名位卓大队;1984年属花桥区管辖名位卓乡;1988年将花桥区并入角奎镇管辖,名为位卓办事处;2000年属角奎镇管辖,……。
  因村民集中住在此地,故而得名。1952年名一区寨子乡;1958年名塘房公社寨子管理区;1962年名塘房区寨子小公社;1969年名塘房公社寨子大队;1984年名花桥区寨子乡;1988年将花桥区并入角奎镇管辖,名角奎镇寨子办事处;2000年名角奎镇寨子村民委员会,2021年属角奎街道管辖,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寨子村……。
  因此地处于分水岭的东面,故而得名岭东。1952年起名岭东乡,属二区;1958年起名亮子沟管理区,属毛坪公社;1962年起名岭东公社,属毛坪区;1969年起名岭东大队,属毛坪公社;1984年起名岭东乡,属毛坪区;1988年起名岭东办事处,属毛坪乡;2000年改岭东办事处为岭东村民委员会,属毛坪乡;2006年起名岭东村民委员会,属洛泽河镇,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岭东村……。
  因此地有一座山丘形似虎头,故而得名虎丘。1952年起名虎丘乡,属二区;1958年起名簸箕寨管理区,属毛坪公社;1962年起名虎丘公社,属毛坪区;1969年起为名虎丘大队,属毛坪公社;1984年起名虎丘苗族乡,属毛坪区;1988年起名虎丘办事处,属毛坪乡;2000年改虎丘办事处为虎丘村民委员会,属毛坪乡;2006年起属洛泽河镇,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虎丘村……。
  因此地曾办过生银厂,叫“生银”,后语音演变为“笋叶”,故而得名笋叶。1952年起名笋叶乡,属二区;1953年起名太平乡,属二区;1958年起名笋叶管理区,属毛坪公社;1962年起名太平公社,属毛坪区;1962年起名笋叶公社,属毛坪区;1969年起名笋叶大队,属毛坪公社;1984年起名笋叶乡,属毛坪区;1988年起名笋叶办事处,属毛坪乡;2000年改笋叶办事处为笋叶村民委员会,属毛坪乡;2006年属……。
  因该地过去办过瓦厂,故而得名瓦厂。1952年属四区管辖名瓦厂乡;1958年属海子公社管辖名瓦厂管理区;1962年属海子区管辖名瓦厂公社;1969年属海子公社管辖名瓦厂大队;1984年属海子区管辖名瓦厂乡;1988年属海子乡管辖名瓦厂办事处;2000年属海子乡管辖名瓦厂村民委员会;2013年属海子镇管辖。瓦厂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瓦厂村……。
  “卓基村民委员会”为彝语、汉语混合语,“卓基”为彝语,“卓”意为半腰,“基”意为前面,即半坡下面。因村居半坡下面,故而得名卓基。1952年起名卓基乡,属三区;1958年起名卓基管理区,属龙街公社;1962年起名卓基公社,属龙街区;1969年起名卓基大队,属龙街公社;1984年起名卓基乡,属龙街区;1988年起名卓基办事处,属龙街苗族彝族乡;2000年改卓基办事处为卓基村民委员会,属龙街苗族彝族乡,……。
  因此地过去办过银厂且地势平坦,故而得名银坪。1952年起吗名为银坪乡,属三区;1958年起名为银坪管理区,属龙街公社;1962年起名银坪公社,属龙街区;1969年起名银坪大队,属龙街公社;1984年起名银坪乡,属龙街区;1988年起名银坪办事处,属龙街苗族彝族乡;2000年改银坪办事处为银坪村民委员会,属龙街苗族彝族乡,此名沿用至今。银坪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