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0年云南省卫生村[17]

2020年云南省卫生村[17]

  因属于湿地区域,曾经森林覆盖面积达整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松树居多,得名松林。解放初有几个社属茂林大队,另有3个社属莲峰区官寨大队,1960年设立松林生产队;1962年起为松林公社属茂林区;1969年属茂林公社;1984年属茂林区;1988年属茂林乡;2005年属茂林镇松林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松林村……。
  因本村解放前曾有一龙姓人家于山湾里居住,原名龙家湾子,又因此湾子盛产金竹,谐音“荆”,故名荆坪。1950年称为荆坪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称荆坪管理区;1962年属墨翰区称荆坪人民公社;1969年属墨翰公社称荆坪大队;1984年属墨翰区称荆坪乡;1988年属墨翰乡,称荆坪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墨翰乡称荆坪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荆坪村……。
  因本村侧有泉水从洞中叮咚流出,故而得名响水。1950年解放后属莲峰一区辖;1953年属墨翰区称响水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称响水管理区;1962年属墨翰区称响水公社;1969年属墨翰公社称响水大队;1984年属墨翰区响水乡;1988年属墨翰乡响水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墨翰乡称响水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响水村……。
  因有一片柏香树,得名柏林。1950年解放后属莲峰一区,1953年属墨翰石驿区称柏林乡;1958年属墨翰石驿公社称柏林管理区;1962年属墨翰区称柏林公社;1969年属墨翰公社称柏林大队;1984年属墨翰区柏林乡;1988年属墨翰乡,称柏林行政村;2002年属墨翰乡称柏林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柏林村……。
  因村大,寨子农户居住集中,故名大寨。1950年解放后属莲峰一区辖;1953年由莲峰划出属墨翰石驿区称大寨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称大寨管理区;1962年属墨翰区称大寨公社;1969年属墨翰公社称大寨大队;1984年体改属墨翰区大寨乡;1988年属墨翰乡,称大寨行政村;2002年属墨翰乡称大寨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大寨村……。
  因位于水星坝河之北,得名江北。1984年前属桧溪乡辖;1988年属青胜乡,称江北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青胜乡称江北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江北村……。
  因此地盛产中草药黄荆,多生长在沟边,音译为黄金河,简称黄河。本村建政于1951年;1953年属墨翰区称黄河乡;1958年称黄河管理区;1962年称黄河人民公社;1969年称黄河大队;1984年属黄华区称黄河乡;1988年属水竹乡称黄河村;2002年村改委属水竹乡称黄河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黄河村……。
  1952年建政,由原唐家乡、大坝乡合并,取两乡“唐”和“坝”而命名,演变为“塘坝”,得名塘坝。1952年建政后称塘坝乡;1958年称塘坝管理区;1962年称塘坝公社;1969年称塘坝大队;1984年称塘坝苗族乡;1988年称塘坝行政村,1988年后属水竹乡;2002年村改委属水竹乡称塘坝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塘坝村……。
  因此地地势平缓,土质为沙质土,得名沙坪。1950年永善解放前称沙河沟;1958年改为沙坪管理区;1962年改为沙坪公社;1969年改为沙坪大队;1984年为沙坪乡;1987年前均属黄华乡辖;1988年属水竹乡称沙坪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水竹乡称沙坪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沙坪村……。
  因清嘉庆八年《永善县志》载名为“大猫滩”,后演变为大毛滩,简化去掉“滩”字而得名。大毛。1960年称大毛管理区;1961年称大毛人民公社;1969年称大毛大队;1984年至称大毛乡;1988年属团结乡,称大毛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团结乡称大毛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大毛村……。
  因新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庆祝革命胜利,得名新胜。1950年为茂林乡属第二区;1953年为茂林乡属第八区;1958年为新胜管理区属火箭人民公社;1962年为新胜公社属茂林区;1969年为新胜大队属茂林公社;1984年为新胜乡属茂林区;1988年属伍寨彝族苗族乡新胜行政村;2002年为新胜村民委员会属伍寨彝族苗族乡,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新胜村……。
  因光绪末年在此修建了一座庙,庙顶是八角形,叫八角庙,故而得名八角。1932年属第五区称务基镇;1940年属务基镇称11保;1950年解放后属第四区称务基乡;1952年土改属五区称八角乡;1958年属超美人民公社称八角管理区;1962年属务基区称八角公社;1969年属务基公社称八角大队;1984年设乡建区属务基区称八角乡;1988年属务基乡称八角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务基乡称八角村民委员会;20……。
  因该地有一杨姓地主,在此居住,收租多为稻谷,专门修一粮仓盛之,在仓库上建有阳台,俗称凉台,故而得名凉台。1932年属第五区称务基镇;1940年属务基镇称11保;1950年解放后属第四区称务基乡;1952年土改属五区称务基乡;1958年属超美人民公社称务基大队;1962年属务基区称务基公社;1969年属务基公社称务基大队;1984年属务基区,从原务基大队分出称凉台乡;1988年属务基乡,称凉台行政村……。
  因本村位于山脚,两山弯曲,似回首之龙,故名回龙。金沙江江水从两山间破山而出,曾有“远看一条龙,近看一条江”之说。沿金沙江有一平地,即回龙坝。1932年属第五区称务基镇;1940年属务基镇称11保;1950年解放后属第四区称务基乡;1952年土改属五区称回龙乡;1958年属超美人民公社称回龙管理区;1962年属务基区称回龙公社;1969年属务基公社称回龙大队;1984年设乡建区属务基区称回龙乡;19……。
  因原驻地黄金坝属灌木林地,多生长黄荆木而得名黄荆,取荆的谐音“金”,得名黄金。1952年属桧溪镇称黄金乡;1958年改称黄金管理区;1962年属桧溪区称黄金公社;1966年称黄金公社革命委员会;1969年属桧溪公社称黄金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属桧溪区称黄金乡;1988年属细沙乡称黄金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细沙乡称黄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黄金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