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解放初南乡和甸乡合并,得名南甸。民国年间属河东镇辖地。1950年属天星区;1958年设南甸管理区;1962年改为南甸公社;1970年改为南甸大队;1984年改为南甸乡;1988年南甸行政村;2000年改为南甸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南甸村……。 |
青杠村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624104205。 |
因此坪所在位置适中,得名中坪。清末民初为大关乡二甲夷租沟;1955年设为中坪乡;1958年设为中坪管理区;1961年称中坪公社;1970年称中坪大队;1982年设中坪大队;1984设中坪乡;1988年设中坪行政村;2000年改为中坪村民委员会至今。自得名后沿用至今。中坪村……。 |
因本村原有个圆形的坪子,后异写为元坪,得名元坪。清末民初为大关乡二甲夷租沟辖地;1955年9月设元坪乡;1958年设元坪管理区;1961年改成名元坪公社;1970年称元坪大队;1984年改为元坪乡;1988设元坪行政村;2000年改为元坪村民委员会至今。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元坪村……。 |
因位于悦乐镇最低河谷,又是个坝子,得名里底。1982年设里底大队;1984年改为里底乡;1988年改为里底行政村;2000年改为里底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里底村……。 |
1950年解放该地时,消灭吴氏三兄弟土匪武装,当时的大关县县长朱均和编写《大寨农民翻身记》的剧本,在全县各地演出,大寨二字便由此得名。1950年设大寨乡;1958年设水营管理区;1962年设大寨公社;1970年设大寨大队;1982年大寨更名为上高桥公社;1984年设大寨乡;1988年改为大寨行政村;2000年改称为大寨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大寨村……。 |
出水源社区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30624102001。 |
田园村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624101207。 |
彝语称“雄块”,“雄”为古时彝官,“块”指彝官居住的村寨。古时彝官在此居住,后谐音雄魁。1913年设雄魁乡;1958年设雄魁管理区;1961年改设为雄魁公社;1970年4月改为雄魁大队;1984年更名为雄魁乡;1988年设雄魁办事处;2000年改为雄魁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雄魁村……。 |
因此坪有金竹,得名金坪。1952年成立金坪乡;1958年设为金坪管理区;1961年改设为金坪公社;1970年改设为金坪大队;1984年改设为金坪乡;1988年改为金坪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金坪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金坪村……。 |
因1957年新修水渠一条,新开了水田种上稻谷,故名水田。1956年称水田乡;1958年称水田管理区;1962年称水田公社;1966年称水田革命委员会;1969年称水田大队;1984年称水田乡;1988年称水田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佛滩乡称水田村民委员会;2021年属永兴街道沿用至今。水田村……。 |
因以“普石屯、利乐屯”两自然村尾字命名,故称双屯。1953年由玉笋乡分出,以“普石屯、利乐屯”两自然村尾字命名双屯乡;1958年改设双屯管理区;1961年改称双屯公社;1969年更名为双屯大队;1984年建双屯乡;1988年从属景新镇,称双屯办事处;2002年属溪落渡镇称双屯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溪洛渡镇称双屯村民委员会;2021年属永兴街道,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双屯村……。 |
1956年,两乡合并,取“双龙乡”首字和“飞凤乡”尾字,命名双凤。是当地居民群众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58年称双凤管理区;1961年称双凤公社;1969年称双凤大队;1984年称双凤乡;1988年属景新镇称双凤办事处。2002年属溪落渡镇称双凤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溪洛渡镇称双凤村民委员会,2021年属永兴街道,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双凤村……。 |
因取境内荣(方言读“云”)家坝、荞棚子两村首字命名,得名云荞。1956年划归井底,与富庆合并为一乡;1958年又与富庆划分为两个管理区,称云荞管理区;1961年称云荞公社;1969年称云荞大队;1982年改称云荞民族乡;1988年属景新镇,改称云荞办事处;2002年称云荞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云荞村……。 |
为纪念在1950年剿匪中牺牲的解放军某部班长王新春烈士,得命新春。1958年称新春管理区;1962年称新春公社;1969年称新春大队;1984年称新春乡;1988年改为新春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佛滩乡称新春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新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