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似古钟,村内建有碉楼,得名中堡。1950年起为中堡乡;1958年起为中堡管理区;1962年起为中堡公社;1970年起为中堡大队;1984年起为中堡乡;1988年起为中堡行政村;2000年7月改为中堡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中堡村……。 |
因此地多雾罩,有一溪叫翁罩溪,后谐音为“赵溪”。1950年起为赵溪乡;1958年起为赵溪管理区;1962年起为赵溪公社;1970年起为赵溪大队;1984年起为赵溪乡;1988年起为赵溪行政村;2000年7月改为赵溪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赵溪村……。 |
因清朝末期在此建街时,田里多生长艾草,得名艾田。1950年起为艾田乡;1958年起为艾田管理区;1962年起为艾田公社;1968年起为艾田革命委员会;1970年起为艾田大队;1984年起为艾田乡;1988年起为艾田行政村;2000年7月改为艾田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艾田村……。 |
因生长油桐树,名桐子,后“子”演化为“梓”,得名桐梓。1950年起属四区,1958年起为桐子管理区;1962年起为桐子公社;1970年起为桐子大队;1984年起为桐子乡;1988年起为桐子办事处;2000年7月改为桐梓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桐梓村……。 |
因有正沟河过境,得名正沟。1950年起属四区正沟乡;1958年起为正沟管理区;1962年起为正沟公社;1970年起为正沟大队;1984年起为正沟乡;1988年起为正沟办事处;2000年7月改为正沟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正沟村……。 |
因境内有沿江溪,得名沿江。1950年起属四区;1954年属普洱区;1958年起为沿江管理区;1962年起为沿江公社;1970年起为沿江大队;1984年起为沿江乡;1988年起为沿江办事处;2000年7月为沿江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沿江村……。 |
串丝,系彝语“着舍”的变音,意为带子,即带状河边的坝子,后谐称串丝坝,得名串丝。1950年起为串丝乡;1958年起为串丝管理区;1962年起为串丝公社;1970年起为串丝大队;1984年起为串丝乡;1988年起为串丝行政村;2000年7月改串丝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串丝村……。 |
因早年辖区内有大雁常降此栖息,得名落雁。1956年为落雁大队;1982年为落雁公社;1983年改为落雁乡;2000年7月改为落雁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没用至今。落雁村……。 |
因群众在此组织的合作社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表明人们的心向着共产党、向着社会主义,得名向阳。1956年设向阳高级社。1958年改为向阳管理区;1961年改为向阳公社;1970年设向阳大队;1984年设向阳乡;1988年设向阳行政村;2000年改称为向阳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向阳村……。 |
因过去此地遭洪水冲泻,对群众生活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后人们发动群众新开一条沟渠,得名新开。1950年为新开乡;1958年为新开管理区;1961年为新开公社;1970年改称新开大队;1984年改为新开乡;1988年改为新开行政村;2000年改为新开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新开村……。 |
1962年,以太平、中华二村各取一字命,而得名太华。1962年成立太华公社;1970年改为太华大队;1984年为太华乡;1988年改为太华行政村;2000年改为太华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太华村……。 |
因此地种植核桃树较多,而得名核桃。1953年设核桃乡;1958年改为核桃管理区;1961年改为核桃公社;1970年改为核桃大队;1984年改为核桃乡;1988年改为核桃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核桃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核桃村……。 |
营底”为彝语,即:“营”为水,“底”为坝子,意为有水的坝子,得名营底。1950年为营底乡;1958年营底划归回龙,成立回龙管理区;1982年重设营底大队;1984年设营底乡;1988年营底行政村;2000年改称为营底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营底村……。 |
因解放前划甲,该地是末尾的一甲,得名尾田。解放前,属河东镇;1951年改为包谷厂村;1958年改为尾甲管理区;1962年改为尾甲公社;1970年改为尾甲大队;1984年改为尾甲乡;1988年设尾甲行政村;2000年改称为尾甲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尾甲村……。 |
因命名时,以寓意人民一定能够走向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得名幸福。清末民初属河西乡辖地。1950年属翠华区;1958年属双河人民公社;1962年属双河区;1970年改设为幸福大队;1984年改为幸福镇;1988年改为幸福行政村;2000年改为幸福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幸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