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淘宝村已经广泛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辽宁省、山西省、云南省、吉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甘肃省。2020年上半年,淘宝村已超过5000个。 |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面3.9公里,白石山西北。东与祥芝镇莲坂交界,西与石湖、锦里相接。1949年属永宁区,1952年属双湖区,1958年设置大厦大队,1984年改称为大厦。为石狮市扶贫路北面起点,沿海大通道从村北面穿过。地处泉州湾南岸滨海地带,晋江出海口南畔,拥有大片沙滩。曾有“风来内蒙古,夏来火焰山”之称。因该村土壤属于沙质地,俗称“漏沙地”,甚不利于耕耘。曾因田园土地易走水漏肥,而被称为“大漏”,……。 |
位于石狮北郊,宝盖山之东北麓。距蚶江镇政府驻地南6.1公里,黄牛山之东南隅。村落北接古山、东连草柄。相传明代中叶,有杂姓于此垦荒造田,曾建有简陋茅屋(方言称居屋为“厝”)。外乡人视其房舍低矮、简陋、村落凋敝,故而泛称为“厝仔”。姓氏以许氏为主。厝仔村许氏系明初由“石龟许”移入,奉艳山公为开基始祖,距今已600余年,历廿六代。 交通四通八达,其南有石锦大道,东有东环路;西有学府路直通石湖码头,北有……。 |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1公里。东连洪窟,南接塘头、北与水头相邻,西与塘头后厅紧邻,聚落依小山丘呈长块状。据传,有一-路过该村,歇于亭下。附近百姓因好奇趋而视之。-以为此方百姓热情好客,遂对此亭子周围百姓另眼相待。邻近百姓就在亭子下的路旁筑舍而居,称“亭下街”。故以此亭命名,曰“锦亭”。清代,锦亭属龟湖二十四都。1949年属石狮区,1952年属港塘区龙塘乡。1958年曾与洪窟、洋井合为促进大队,后析……。 |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坐落于泉州湾的滨海地带。西北临海,东接洪尾,西与西滨农场交界,南与塘头后厅相邻。古时注入泉州湾之水可经该村,灌溉雪上、浦内、港塘等地。因村落位于水流之首,故称“水头”。宋为安仁乡江阴里所辖,元、明、清属廿三都,民国属石狮镇龙塘保,1949年属晋江县第九区(永宁区),1952年属双湖区,1956年属莲塘乡,1958年设置水头大队。1984年改称水头村,辖有水头、洪尾2个……。 |
1987年从莲厝析出。相传,林氏移民原先计划择于古盘山下建村,后来看到其西南面有一片平坦滋润的园地,便在园地东畔建村,取名“东园”,雅称“锦林”。明代中期,又有胡氏迁入。清代《金丘邱氏族谱》称,邱下邱则贯(1630—1677年),娶“胡氏,东园人氏”。境域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 (王明篇)……。 |
《西山杂志》记载,相传,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伍姓渔民垒石搭篷居住于此,故称“伍堡”。后来,伍姓迁往他处,王、邱、黄、许等姓相继迁入。因晋江金井亦有一“伍堡”,为区别起见,按其地理方位称鸿山伍堡为“顶伍堡”、称金井伍堡为“下伍堡”。 第二种说法认为,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将王默、薛祖武在此地滨海之处设立5座堡垒,派兵戍守,以接应蚶江、乌龟屿的守军,故称“五堡”、“伍堡”。《西山杂志》作者蔡永……。 |
位于永宁西隅,距镇区3公里。南临深沪湾,东邻子英,西与龙湖前杆柄交界。相传元末明初,有王氏与施氏迁入永宁西边的海滨小山坎地建居,滨海小山坎,闽南方言称之为“岑”,故名“西岑”。 村中有大溪,此溪流发源于宝盖山,东南流向,环村而过,流入深沪湾。全长约500米,流域面积2万平方米,因位于西岑,故称“西岑溪”。涨潮时,水势浩荡。立于姑嫂塔上,放眼远眺,西岑溪有如一条白色玉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故又称“……。 |
一、自然概况前蔡村,位于晋江市安海镇东南方向,离镇区2.5公里,总面积0.8平方公里,西北与后蔡村接壤,东南与庄头村接壤,东与前林、下山后村相邻,南与东石镇井林村隔溪相望。全村耕地面积475亩(水田190亩,农地285亩),农作物有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全村262户1019人,支部党员37名。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55亿元,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上缴税收4000多万……。 |
可慕村系晋江市安海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安海镇东北部,南接丙厝、菌柄二村,北接灵源街道,东靠大山后村,西临山兜村,距镇区三公里,公路直通晋江市区九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村落与居民】村落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现全村1173户,人口5000多人,旅居海外华侨2000多人。泉安公路从村中中穿过,将可慕村划分为东西两侧,东侧为村民居住的村庄,西侧为可慕皮革工业区。【物产经济】改革开……。 |
据传北宋时,桥头原名内市。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刺桐港第一支港的安海港,海上通贸已开始兴发,安海地方经济也相当发达,陆路交通得到发展,拥有周边内市、甘棠、佳坂和皇恩四条桥梁。其中内市桥自内市直抵安海东北郊星塔村边,长里许,宽七尺余,传为宋政治改革家、乡贤吕惠卿所建。桥建成后,内市即以位于该桥的特殊方位而习惯称之为桥头。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桥头命名。宋为开建乡修仁里管辖。明清属八都。民国33年(1……。 |
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后蔡得名。相传古时有富户蔡铣于此建居,称为蔡内。后蔡氏所生三子分居于妙峰山溪流前,并以溪流及大路之前后依次划分,长子居前,称前蔡,次子居中,称中蔡,三子居后,称后蔡。又因村南有片杂树,苍郁浓绿,故亦称南林。宋为安仁乡仁和里管辖。明、清属晋邑南关外九都后蔡乡。民国33年(1944年)属安海镇玉屏保,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属东石区玉浦乡;1959年属安海公社后蔡大队,1984年属安……。 |
前埔村系晋江市安海镇的革命老区基点村,为安海镇与内坑镇交界处,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加塘溪西侧,安海至内坑公路边,属下配套单位有: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地名含义】因以前村庄前面皆为赤土埔,故后改为前埔村。【历史沿革与人文】前埔村位于安海镇西北部,先民有个规定:凡新婚者,每逢正月十五日要到许氏宗祠点灯,以后子孙兴盛,灯数增多,宗祠容纳不下,改在宗祠前面的埔地上赛灯比美。因每盏灯都串……。 |
庵前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中部,据说村的北面有座庵堂,曰“龙兴堂”。宋时,李氏在庵的前面兴建民居,村遂取名为“庵前”。后尤氏等姓相继入居,村名仍沿袭“庵前”之称。【历史沿革】 明、清属八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安海镇前塘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黎山乡;1961年为庵前大队;1984年属安海乡;1985年属安海镇庵前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庵前村委会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东北2……。 |
下官路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磁灶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北临324国道,336县道经该村与324国道相连接,九十九溪(梅溪)从该村中间贯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是福建陶瓷建材产品的集散地。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多亩,下设1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550人,1035户,旅居海外侨亲有5000多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党总支部现有党员80名,设梅里、桥南、桥北三个支部。 下官路……。 |
【地名含义】我村有5个自然村,其中井边自然村,位于5个自然村的中心点,固命名为井边村委会。【历史沿革】井边村历来隶属于泉州府,晋江县,明、清改乡及里为四十三都钱坡属第一都。1944年,属梅溪乡前坡保,1949年共和国成立建政时,成立“苏前乡人民政府”隶属于晋江第六区(磁灶),1956年属池店区磁灶镇,1961年属磁灶公社井边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井边村委会。【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井边村位于晋江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