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淘宝村已经广泛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辽宁省、山西省、云南省、吉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甘肃省。2020年上半年,淘宝村已超过5000个。 |
勤内村,古代称“勤美”,三面环山形成梯形山丘,地土宽,先人靠种地生活,勤劳致富美德,因此“勤美”由此得名。后人将“勤美”改为“勤内”明朝末期,郑姓、卢姓族人从永春迁居勤内,后来陈姓族人从同美迁居勤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同美同大队;1961年从同美分出,成立勤内大队;1984年改城厢镇勤内村委会。勤内村……。 |
光德村,相传在元至正时期(1341年-1367年),该地许姓先祖肩挑行李,步行到此,见该地环山面水,地坦土沃,风光秀丽,为“七星坠地”、“八仙围棋”的风水宝地,遂筑居于此,故名。明、清时期属归善乡光德里,民国35年(1946年)属城苑镇光德保;1952年属第二区光德乡;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光德大队;1965年划属城厢公社;1984年改为光德村委会。光德村……。 |
仙苑村,据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到过这里,他喜欢游山玩水,游览了县城的美景后,题了一首《清溪八景》的七言律诗,为后人千古传诵,八景中的薛坂晓霞,在光德里的薛坂溪边,两岸桃花,一溪清溪,朝霞映照,风景甚为美丽。朱熹题景以后,还手书“仙苑”两个斗大的字,把薛坂比作仙人苑圃。后人刻碑在溪边,字迹雄健有力,一直为文士和游人珍爱赞赏,后来出大水,石碑冲入溪内,再也寻不到了。从此这里就以仙苑命名至今。明、清时期属……。 |
中标村,由江西后、福岗、琳边、中标四个自然村组成称中标村委员,故取名中标设立于南宋时期;明、清时期属崇善里;民国33年(1944年)属仙苑保;1956年属仙苑区中标乡;1957年-1961年与吾都合并为城关公社中都大队;1962年属城厢公社中标大队;1984年改为城厢镇中标村委会。中标村……。 |
土楼村,古时在土楼村的本部有座大土楼,占地约1800多平方米,土墙厚100厘米,二层建筑,住居100多人,不知何姓氏所建,也不知建于何时,后由谢氏购买居住,至清朝末年,已开始倒塌,但仍有几十人居住。群众因此称此自然村为土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为土楼保,现延用为土楼村,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称安霞保土楼村旧称安溪县归善乡永安里(旧为第二都)后垵乡土楼村,1984年属城厢镇。土楼村……。 |
砖文村,清朝时期以前属永安里厚安,民国时期为泰安乡大文保和砖宅保。大文系大寨和文楼自然村各取一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砖文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命名砖文大队;1964年曾析为两个大队,为砖文和大文大队;“文化大革命”后重新合并为砖文大队,1984年成立村委会,故称砖文村委会。砖文村……。 |
员宅村,该地宋朝时期曾出过安溪第一位进士张读,系官员居住地,故称员宅明、清时期属归善乡永安里;民国35年(1946年)属泰安乡员宅保;1952年属第一区员宅乡;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员宅大队;1965年划属城厢公社;1984年改为员宅村委会。员宅村……。 |
据说,原为郭姓先人开发的,因靠近溪边,故称郭溪村,由于郭姓后人早已迁往别处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改为过溪村。1955年属员宅乡过溪村;1956年属员溪乡过溪村;1958年属城厢公社过溪大队;1979年改城厢乡过溪村;1984年改为城厢乡过溪村委会。过溪村……。 |
涝港村,因历代盛产荔枝,故原名为荔港,后由于山洪暴发,泥石流将荔枝园冲成两条山沟,荔枝园被毁,故改名两港,后又因地势较低,每逢洪水到来即成灾,故称涝港涝港村原属过溪大队,1979年5月16日经城厢公社同意分为涝港农场,1990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撤场建立涝港行政村。涝港村……。 |
玉田村,因该地有一寺庙,名为玉田馆,始建于明朝时期,主祀朱、邢、李三王府,香火兴旺,远近闻名。设村后,村以庙为名,称为玉田,意含整个村落民风淳朴和谐,田园风光美丽如玉,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玉田村民委员会,即为玉田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玉田村原属城厢公社墩坂大队,1982年独立设村;明、清时期属归善乡长泰里;民国35年(1946年)属泰安乡墩坂保……。 |
山美村,据传施姓祖先居于晋江,与陈姓同入安溪,陈姓占山头(山头林)施姓祖先沿溪播树种,从光孝起到和平官林头、溪西、居于山尾,称谓山美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山美保;1952年属第六区山美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胜利大队;1961年从胜利大队拆出,建立中社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仍称中社大队;1981年恢复山美原名;1984年改为山美村委会。在镇政府驻……。 |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处,凤冠山与石狮湖山北麓,清溪左畔,三面背山,一面临溪。原称山头,相传系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该地陈氏始祖与兄弟为择居地约定的信号。后因县城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吾都的山顶,该村则在岭后,又参内、南安高田等地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参岭格,该村则在格下,故称大岭后。解放初期隶属城关,1965年成立魁斗公社时隶属魁斗。村委会设在陈家山,辖22个自然村。省道307线经过该……。 |
西坪村隶属于安溪县西坪镇,历史上为清溪县积德乡崇信里西坪景社,位于安溪县南部,镇区北部,海拔310米,与西原、内山、百福、后格、阳星、福林、龙地等村相邻,县道342从本村自东往西贯穿。 【村落与村民】 全村总人口3017人,有林、詹、王、戴四姓,其中林姓2970人,詹姓34人。王姓10人,戴姓3人。辖18个村民小组,分7个自然角落:割边(1、18组,林、詹、王、戴)、溪东(2、3、16、17组)、……。 |
阳星原名扬第,其始祖由山紫后迁此定居,认为“地虽偏小而实团圆,山水秀媚,龙穴回环,白马山叠峦而下盖,也胜地也”,故称洋地,后建祖宇,号“扬第”,村名也改“扬第”。解放后改称“阳升”,含有人民翻身作主,如太阳东升之意,后谐音写成“阳星”(标准地名)。 阳星吴氏为吴源荣-吴盾支系(称为岭后吴氏)。吴源荣于宋开宝年间(968-975年)迁入安溪吴埔(今吾都),吴盾及吴源荣之孙后迁居还集里岭后,子孙先后播……。 |
原上尧村、南岩村、尧阳村、尧山村,解放前叫尧阳乡,解放后为尧阳大队,60年代初拆出,我村地处南山尖山峰脚下,故称尧山村。明、清时期属积德乡崇信里,民国三十五年属西洋乡尧阳保,1952年属第七区尧阳乡,1958年属西坪公社尧阳大队,1961年从尧阳大队拆出成立尧山大队,1984年改为西坪乡尧山村委会。尧山村共有人口2445人,面积4.5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