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根据《洛阳市司法局洛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经广泛发动、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县(市、区)司法局和民政局复审、市司法局和市民政局抽查、审查,拟命名偃师市大口镇山张村等360个村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孟津县城关镇贾滹沱社区等146个社区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
清末,有人在此开荒种地,以种植谷子为主,谷子脱粒需要用石碾,当时方圆5公里之内石碾约有18盘之多,加之村内较为平坦,故名石滚坪。明代属汝川镇。1949年成立农会,属伊鲁嵩县第五区。1950年建立行政村。1951年成立小乡,属嵩县第十区。1956年为初级社,属木植街中心乡,同年10月属车村区。1958年成立石滚坪大队,属木植街公社。1961年属木植街区。1963年复属木植街公社。1984年为石滚坪村……。 |
早年间,蒲池四面环山,中间是百亩大水池,池的岸边遍生香蒲,故名蒲池。明代属汝川镇。1949年成立农会。1951年为小乡,属伊鲁嵩县第五区。1951年10月属嵩县第十区。1956年为高级社。1958年为蒲池大队,属木植街人民公社。1961年为上蒲池、蒲池两个大队,属木植街区。1964年再次合并为蒲池大队,复属木植街公社。1984年为蒲池村民委员会,属木植街乡,沿用至今。蒲池村……。 |
村内有古槐树一棵,张姓曾在槐树下居住,故名。明代属汝川镇。1947年成立农会,属伊鲁嵩县第五区。1949年归嵩县。1951年合并为小乡,属嵩县第十区。1956年为初级社。1958年为张槐大队,属木植街人民公社。1961年属木植街区。1963年复属木植街公社。1984年为张槐村民委员会,属木植街乡,沿用至今。张槐村……。 |
据河床底下藏有大量铜矿,每年冬季河水不会结冰,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太和里车村保。1932年属南区车村里。1941年属伊鲁嵩县第三区。1949年2月复归嵩县,属车村区。1952年为铜河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铜河大队,属车村人民公社。1961年复属车村区。1963年撤区并社,属车村人民公社。1984年为铜河村民委员会,属车村乡。1995年8月,车村乡撤乡建镇,属车村镇……。 |
村中曾有龙王庙一座,以庙定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太和里车村保。1932年属南区车村里。1941年属车村区。1946年属伊鲁嵩县第三区。1948年复归嵩县,属车村区。1951年为小乡。1956年为高级社。1957年为管理区和连,属车村人民公社。1958年为龙王大队,属车村人民公社。1961年复属车村区。1963年属车村人民公社。1984年为龙王村民委员会,属车村乡。1995年8月,车村乡撤……。 |
清初,有住户在村边建一处水磨,用水冲石磨磨粮食,故名水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太和里车村保。1932年属南区车村里。1941年属车村区。1947年属伊鲁嵩县第三区。1949年2月复归嵩县,属车村区。1951年陈楼与水磨村合并为小乡。1956年又分为两个高级社。1958年合并成立水磨大队,属车村人民公社。1961年复属车村区。1963年属车村人民公社。1984年为水磨村民委员会,属车村乡。1……。 |
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作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定点扶贫村,利用当地“区位、资源、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业,先后荣获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的“美丽乡村”“水美乡村”“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今年,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河南日报、洛阳网、映像洛阳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和河南、洛阳、嵩县电视台先后对天桥沟村的发展进行了报道。……。 |
申圪塔是纸房村的前身,据明崇祯年间,河北申姓落户于此,其名为圪塔,人称申圪塔。此人有造纸技术,因地势适当、条件优越,遂在此创办造纸厂,故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太和里车村保。1932年属南区车村里。1941年属车村区。1947年属伊鲁嵩县第三区。1949年2月复归嵩县,属车村区。1958年成立纸房大队,属车村人民公社。1959年村合并栗树街管理区。1961年重组纸房大队,复属车村区。196……。 |
清代,陈楼有陈、张、李姓三大家居住,因陈氏家族木楼建筑雄立,家富盛极一时,人口居多,故名陈楼。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太和里车村保。1932年属南区车村里。1941年属车村区。1947年属伊鲁嵩县第三区。1949年2月复归嵩县,属车村区。1954年成立陈楼公社。1958年陈楼与水磨合并称水磨大队,属车村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水磨大队和陈楼大队,复属车村区。1963年属车村人民公社。1984年……。 |
官亭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5103212。 |
木植街人早年间去外地,走一天到此地刚好天黑,必须在此住宿一夜,得名天息。另一说为早年该地建牧场,地处伏牛山,其中牛心片、草包山、牛百页三山相连,恰似一头巨牛的心脏腹地,因牛百页村内有学校名为天息,村以校名。明清两代属嵩州、汝州镇。1914年改属第九区。1947年属黄庄区。1950年7月属嵩县第八区。1958年8月为天息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为天息大队,属黄庄人民公社。1984年为天息村民……。 |
明代,曾有黄姓居住,故名。明清两代属嵩州、汝州镇。1914年改属第九区。1947年成立农会,属黄庄区。1950年7月属嵩县第八区。1957年河东、王村、天息、沙沟、黄庄合并为黄庄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又恢复为5个村。1963年属黄庄人民公社。1984年为黄庄村民委员会,属黄庄乡,沿用至今。黄庄村……。 |
明洪武年间,有几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小,称小庄窠,后演变为小庄科。明清两代属嵩州、汝州镇。1914年改属第九区。1947属黄庄区。1950年7月属嵩县第八区。1958年8月为小庄科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属黄庄人民公社。1984年为小庄科村民委员会,属黄庄乡,沿用至今。庄科村……。 |
此处遍地生长着酸枣树,故名。明清两代属嵩州、汝州镇。1914年改属第九区。1947年属黄庄区。1950年7月属嵩县第八区。1952年分为三个互助组。1954年村分为两个初级社。1956年与付沟,古垛合为高级社。1958年与石楼、星石、蛮子营合并为枣庄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84年为枣庄村民委员会,属黄庄乡,沿用至今。枣庄村……。 |
曾有姬姓在此居住,称姬家庄。后姬姓无人,铁姓迁此,把姬字去掉,成为家庄,后演变为甲庄。明清两代属嵩州、汝州镇。1914年改属第九区。1947年属黄庄区。1950年7月属嵩县第八区。1956年归伊阳县管辖,属第三区寨坡乡。1956年设高级社,归黄庄乡管辖。1958年为甲庄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属黄庄人民公社。1984年为甲庄村民委员会,属黄庄乡,沿用至今。甲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