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根据《洛阳市司法局洛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经广泛发动、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县(市、区)司法局和民政局复审、市司法局和市民政局抽查、审查,拟命名偃师市大口镇山张村等360个村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孟津县城关镇贾滹沱社区等146个社区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
元末为避兵乱有张姓东迁到此居住。至明代张姓发为大户,田过千顷,耕户千余,年租万石。清乾隆末年,张家开始扩建宅院,有宅院四十余座,房屋近千间,为保家宅平安,修筑了寨墙,村边还有护城河,如城中之村,城村之名便由此而来。清康熙年间属德化杨坡里,清乾隆年间全县分四路,属北路杨坡里刀环堡。1917年,属北区杨坡里前。1944年日伪时期属杨坡乡。1949年设二区,为城村区。1955年撤区并乡属河底中心乡。19……。 |
据传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杨氏家族,在连昌河西岸半坡打窑居住,故起名杨坡。清康熙年间属德化杨坡里。清乾隆年间全县分四路,属北路杨坡里。1917年路改区,属北区杨坡里前。民国十六年属八区杨坡联保。1942年属杨坡乡。1949年属城村区。1952属二区杨坡乡。1958年公社化,称为河底人民公社杨坡大队。1961年设河底区分为河底、城村、杨坡、大明四个乡,为杨坡乡。1962年大明、杨坡合并为杨坡公社,属……。 |
相传河底唐时为莎栅镇,宋代改名为双龙镇,清朝嘉庆年间为河底镇。因其南北有两道丘陵,村的位置较低,且为西度水和崤水合抱之底部而得名河底。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属德化乡杨坡里河底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属于北路杨坡里第三保。1917年,属北区杨坡里后管辖。1927年属八区河底联保。1942年属城村乡。1952年属二区河底乡。1955年属河底中心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为河底人民公社河底大队……。 |
牛曲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河底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8104229。 |
据明代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此居住的人逐渐增多,形成屯子,人们都希望村子往前走,兴旺发达,故取名前屯。1952年属二区即城村区,称前屯乡。1956年属河底中心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河底人民公社牛京大队。1980年从牛京大队分出,称前屯大队。1984年,为前屯村民委员会,属河底乡。2009年,河底撤乡设镇,为前屯村民委员会,属河底镇。前屯村……。 |
据由洪洞县一家三口人迁到此地落户,因土地面积大,种的庄稼年年有余粮,又在村中洼地里栽了许多桐树,故名桐树凹,后随新生村委会更名为新生,但村民仍习惯叫桐树凹。清乾隆年间属于北路杨坡里第三堡。1917年,属北区杨坡里后。1952年属二区即城村区南河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河底中心乡。1958年公社化,属河底人民公社元村大队。1961年设河底区,分河底、杨坡、城村、大明四个乡,属城村乡。1962年城村、……。 |
因位于河底东部的丘陵上,故名东原村,后改名为元村。1952年属二区南河乡。1955奶奶属河底中心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设河底人民公社元村大队。1984年,为元村村民委员会,属河底乡。2009年河底撤乡设镇,为元村村民委员会,属河底镇。元村村……。 |
庄科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石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7201。 |
前锋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6209。 |
堂上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200208。 |
方村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324200202。 |
雷湾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200211。 |
白土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10205。 |
山前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9210。 |
红庄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9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