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根据《洛阳市司法局洛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经广泛发动、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县(市、区)司法局和民政局复审、市司法局和市民政局抽查、审查,拟命名偃师市大口镇山张村等360个村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孟津县城关镇贾滹沱社区等146个社区为2020年度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
1、基本情况:七里村位于靳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北与十八盘乡斜纹村接壤,西与杨坪村相邻,东与西沟村相接。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4亩(其中坡耕地290亩),林地面积8100亩,村庄占地面积152亩。地形以山丘河沟为主,分为三岭二沟,二岭为苇园岭、马家岭,三沟为狄里沟、五朵沟、七里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淮河水系,境内植被茂密。斜靳公路从村中绕过,交通便利。全村共18个自然……。 |
石寨村位于汝阳县城西南60公里处,因地势平坦,土壤多沙,故名沙坪。1947年属一区(付店);1949年建沙坪乡,属四区(付店);1958年撤乡建大队,属靳村公社。1984年大队改村,属靳村乡石寨村。全村总面积3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75亩,林地面积29888亩,村庄占地407.9亩。全村辖27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总320户,人口1300人,其中男650人、女645人,全村以高、张、……。 |
早年马蓝河南岸转弯处的虎头崖山下,有大寺院,后在寺院遗址上形成村落,故名庙湾。清代,属三屯镇。1912年,属岘山乡。1949年,属三屯区南堡乡。1956年,为高级社,属三屯乡。1960年,属三屯公社南保大队。1961年,从南保大队分出,建立庙湾大队,属三屯公社。1984年,更名庙湾村民委员会,属三屯乡。2011年,属三屯镇。庙湾村……。 |
春秋时期,楚国向北扩展疆土,楚军在三屯南面建筑堡垒,故名南堡。后沿革为南保。明清时期,属三屯镇。1912年,属岘山乡。1949年,设南堡乡。1956年,为南保高级社,属三屯乡。1960年,为南保大队,属三屯公社。1984年,更名为南保村民委员会,属三屯乡。2011年,属三屯镇。南保村……。 |
唐代年间,朝中姓黄的将领在金沙河岸扎营看守金矿,故名黄营。明代,属玉马里。清代,属玉马镇。1912年,属岘山乡。1949年属玉马乡。1959年,属玉马公社。1963年属玉马大队。1974年建立黄营大队,属三屯公社。1984年改为黄营村民委员会,属三屯乡。2011年属三屯镇。黄营村……。 |
秦岭原为马寺沟村,因有沟中有座马王寺而得名。后为马寺大队,与十八盘公社马寺大队重名,改为秦岭。清代,属三屯镇。1912年,属岘山乡。1949年,属南保乡。1956年,为高级社,属三屯乡。1960年,属三屯公社南保大队。1961年,马寺沟从南保大队分出,建立马寺大队,后更名为秦岭大队,属三屯公社。1984年,改为秦岭村民委员会,属三屯乡。2011年,属三屯镇。秦岭村……。 |
新建村原名为龙王沟村,因沟口有龙王庙,村依龙王庙为名,故而得名龙王沟。1962年,刘秀琴县长驻队时,提议将龙王沟大队改为新建大队。后更名为新建村。1912年,属凤山镇。1949年,成立龙王乡,属三屯区。1956年,为高级社,属三屯乡。1960年,建立龙王大队,属三屯公社管辖。1961年,分为石门大队和龙王大队。1962年,改为新建大队,属三屯公社。1984年,改为新建村民委员会,属三屯乡。2011……。 |
岘山村位于刘店乡东南方4公里的岘山脚下,东临汝州安沟,南靠岘山佛爷洞岭,西接邢坪村,北依油坊村。全村总面积9.76平方公里,耕地2667.5亩,林地1264.4亩,村庄占地518.1亩。辖长树湾、石桥、南窑、柳树下、谷庄、下河、土门沟、东坡、和尚庄、皂角树、赵庄、西庄、宋家村、陈崖顶、侯家村、张家村、李家村、李家上沟、老泉源1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80户、2456口人。岘山村因是佛教重要发……。 |
二郎村位于刘店镇西北部,汝寄公路依村而过。全村总面积为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0.1亩,林地面积为2194.6亩,村庄占地796.8亩,辖有二郎庙、寺沟、靳岭、南庄、胡窑、李扒、西坪、龚窑、董窑、温窑、上东沟、下东沟、南范庄、北范庄14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1098户人家,人口总数为4317人,现为刘店镇第一大村。相传,在远古时期原二郎庙中间为一条贯穿南北的一条沟壑,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 |
枣园村位于刘店镇政府北约1公里处,东与汝州市寄料镇相邻,西与二郎村、刘店村相邻,南邻油坊村、刘店村,北邻红里村、昌村村。板棚河从村中穿过,将枣园村分成两部分。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0亩,林地面积250亩,村庄占地300亩,辖河西、枣园沟、李家岭、河东、东元庄、曹沟、范庄。分12个村民小组,478户,2255人,村部位于东元庄村北,距乡政府一公里。枣园村属丘陵地带,小柏路自北向南从河西……。 |
红里村位于刘店镇政府北2公里处,东与汝州接壤,西与二郎村相邻,北连小店镇板棚村,南和枣园村相邻。小柏路从村中而过,汝寄路横贯东西,两广高速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原红里大队下辖15个自然村,32个生产队,4396人,1000余户,总面积9.2平方公里。由于人口众多,居住分散,1984年报请上级批准,分割为红里、枣园、昌村三个行政村。红里村现下辖红里、肖村、牛沟、九间房、霍家沟5个自然村,15个村民……。 |
明代,于姓人家迁民到大虎岭北麓一个废弃村庄落脚,故名老庄。明代,属蔡店里。清代,属上蔡南镇。1912年,属常渠乡。1949年,设老庄乡,属蔡店区。1956年,为老庄高级社,属蔡店乡。1960年,为老庄大队,属辛庄公社。1962年,并入常岭大队,属蔡店公社。1981年,从常岭大队分出,重建老庄大队,属蔡店公社。1984年,更名老庄村民委员会,属蔡店乡。老庄村……。 |
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在永泉寨干店住了一宿,早起言道:“好冷的铺呀”。后永泉寨改名冷铺。明代,属蔡店里。清代,属上蔡南镇。1912年,属常渠乡。1949年,设冷铺乡,属蔡店区。1956年,为冷铺高级社,属蔡店乡。1958年,为冷铺营,属蔡店红星公社。1960年,为冷铺大队,属蔡店公社。1984年,更名冷铺村民委员会,属蔡店乡。冷铺村……。 |
据传:秦代末年,刘邦率军抗秦在广成泽湖边安营扎寨,设粮草大营,故名草营。明代,属河南卫。清代,属北西镇。1912年,属常渠乡。1949年,属辛庄乡。1956年,为草营高级社,属蔡店乡。1958年,为草营营,属蔡店红星人民公社。1960年,为草营大队,属辛庄公社。1962年,属蔡店公社。1984年,更名草营村民委员会,属蔡店乡。2000年3月,草营村民委员会分为:草营村民委员会和崔庄村民委员会,属蔡……。 |
新莽时期,刘秀被王莽军追杀到杜康河西的高粱地,刘秀避于黍田中,叹曰:“妙黍救吾”。后在杜康河西形成村落,故名妙黍。1961年10月,经县政府批准,蔡店区杜康公社妙黍大队,分为妙东大队和妙西大队。1984年,改为妙东村。清代,为妙黍村,属嵩县。1927年,属平等县。1932年,属伊川县。1950年,设妙黍乡,属伊阳县蔡店区。1956年,为妙黍高级社,属蔡店乡。1958年,为妙黍营,属蔡店红星公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