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根据《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管理规程》(鄂环委办〔2015〕14号)、《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环委办〔2020〕10号),经地方申报、市州初审、省级评估和审核、征求意见、厅长办公会议审定,拟命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等115个乡镇和武汉市黄陂区三里桥街新塔村等553个村为湖北省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
以居民点刘庄屋去掉刘字得名庄屋村村民委员会。明、清至1931年属永福乡永三里。1932年,属共和联保。1942年,属养廉乡。1947年,养廉乡改名达明乡,属达明乡。1951年7月属第四区大屋乡。1953年属第三区大屋乡。1954年大屋乡并入中嘴乡,属第四区中嘴乡。1955年中嘴乡并为大屋乡,属大屋乡。1956年大屋乡并为段店乡,属段店乡(唐家冲、刘家大屋、刘家庄屋、万前塆等居民点为建设第二农业生产……。 |
明、清至1931年属永福乡永二里。1932年属华滨联保。1942年属敦礼乡。1947年敦礼乡改名青云乡,属青云乡。1951年7月属柴汤乡。1956年6月柴汤乡并入铁嘴乡,为铁嘴乡明星第十、十一等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为铁嘴管理区柴汤、朱秦等两个生产大队。1961年6月为铁嘴人民公社柴汤、朱秦等2个大队。1966年铁嘴人民公社改名火炬人民公社,属火炬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铁嘴人民公社,……。 |
楚国时期,此处有4个较大的坟墓,故名四塚村。“四”为数量词,指数量,“冢”指坟墓。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杨枣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属李市区吴集公社。1961年,属马良区吴集公社。1975年1月,属烟垢公社。1984年,更名为四塚村,属烟垢公社吴集乡。2001年,属高阳镇至今。四冢村……。 |
境内有一赵家集居民点,原为当地及周边居民进行农产品交易的主要地方,故名赵集村。村委会以此得名。民国时期,属民国政府荆门县管辖。1950年,属荆门县第四区管辖。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赵集生产大队。1984年2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后,为五里铺区赵集村。1985年5月,为五里铺镇赵集村。2005年,合村并组后,为五里铺镇赵集村至今。赵集村……。 |
该地片内有一张家巷,故名张巷村。民国末期,属荆门县第五区管辖。1948年,属张马乡管辖。1955年,成立中心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李市人民公社中心生产大队。1979年,为李市人民公社张巷生产大队。1984年,为李市区张巷村。1986年,为李市镇张巷村至今。张巷村……。 |
该地居民希望生活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故名青年村。民国末期,属荆门县第五区管辖。1948年,属李市乡管辖。1955年,成立青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李市人民公社青年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后,为青年村至今,属李市镇管辖。青年村……。 |
原居民点有两座庙宇,故名双庙。“双”为量词,指两个;“庙”指庙宇。1949年9月,属曾集区。1952年,属荆门县第九区。1955年,称高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火箭(沈集)人民公社双庙生产大队。1961年5月,称沈集区双庙生产大队。1975年12月,称沈集人民公社双庙生产大队。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称沈集镇双庙村至今。双庙村……。 |
原居民点有帅姓居民在此开设店铺,故名帅店。“帅”指姓氏,“店”指商店、店铺、买卖商品的场所。1949年9月,属曾集区。1952年,属荆门县第九区。1955年,称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火箭(沈集)人民公社帅店生产大队。1961年5月,称沈集区帅店生产大队。1975年12月,称沈集人民公社帅店生产大队。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称沈集镇帅店村至今。帅店村……。 |
天王村地处新市城区以北,京安公路穿境而过,东邻大竹,南邻陈八字,西邻熊滩,北至天王寨林场。版土面积7.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356亩,林地6240亩,属丘陵地带。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91户756人,外出务工221人,空巢老人9人,留守儿童3人,建卡贫困户71户186人,其中五保户7人,低保户17户23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3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 |
新市镇洪泉村西南邻绿葱坡镇,北接新庄子村,国土面积4.84平方公里,耕地1900亩,林地3000亩。洪泉村紧邻汽车站、火车站,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62户1854人,外出务工287人,空巢老人45人,留守儿童25人,农村低保户27户43人,五保户1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 |
代坡村位于曹武镇北部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很差。人口现状面积4.5平方公里,辖5个小组,198户,917人,耕地面积1794.53亩。全村共有15个自然湾。全村有95%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楼房,全都是用的深井水,水质条件一般,全村都通了电,电话普及率60%,其中45户用上了宽带,15个家庭拥有小轿车,100%家庭拥有摩托车和三轮车。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全村现有党员29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党……。 |
贾姓曾有一商人在此开店做生意,后来住户逐渐增多,形成一个小集镇。1949年属贾店乡公所;解放初属第三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马河公社新利大队;1960年属罗店区马河公社;1980年以其境内一集镇更名为贾店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民委员会时更名为贾店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贾店村……。 |
据说胡姓在一山坡边建房居住。解放初属第三区;1958年为罗店人民公社五星大队;1960年为罗店区石板人民公社五星大队;1975年拆区建社为徐店人民公社胡家坡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民委员会时更名为罗店镇胡家坡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胡家坡村……。 |
长林山村位于钱场镇北,距镇中心约11公里,所辖面积12.767平方公里,具有的地理区位优势。人口现状: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22户510人,外出务工65人,空巢老人8人,留守儿童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21户24人,五保户2户3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55岁以上老党员14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4人,大学生关系转回长林山村1人,流动党员4人,有“双带”能力的党……。 |
据元末明初,陈家湾有一座桥名为陈桥,由于家族壮大和战乱等因素,部分人迁入陈桥上游和下游地段,位于上游,故名。解放初属京山第八区;1956年属永漋指导组;1958年属五三人民公社;1959年从五三人民公社分出;1961年属永漋区杨浲公社红星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永漋公社红星大队;1984年为永漋区上陈桥村委会;1987年为杨浲镇上陈桥村,2001年撤销杨浲镇为永漋镇上陈桥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上陈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