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根据《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管理规程》(鄂环委办〔2015〕14号)、《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环委办〔2020〕10号),经地方申报、市州初审、省级评估和审核、征求意见、厅长办公会议审定,拟命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等115个乡镇和武汉市黄陂区三里桥街新塔村等553个村为湖北省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
因此地建有寺庙供奉十八罗汉,故而命名。1958年11月,成立资山人民公社,命名为新华一大队。1966年,新华一大队更名为罗汉大队。1981年6月,改资山人民公社为王城人民公社,罗汉大队隶属于王城公社所辖。1984年8月,体制改革,罗汉大队改为罗汉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罗汉村位于枣阳市王城镇南部,东交董楼村,西邻团山村,南连资山村,北交石堰村。全村总户数390户,人口数1870人,辖下10个村民小……。 |
1953年8月区政府改称区公所,杨垱为第五区公所,高店社区隶属于杨垱公所。1956年2月全县并为8个区(镇),杨垱乡归属太平区管辖,高店社区隶属于杨垱乡。1958年8月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和一个国营农场,实行政、社合一,杨垱命名为燎原人民公社,高店社区隶属于燎原人民公社。1959年底燎原人民公社改为以地命名的杨垱人民公社,高店社区隶属于杨垱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人民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人民公……。 |
以姓氏命名,因此地司姓人口居多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2年,废除府制,地属湖北省枣阳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地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枣阳县辖。1956年1月,改枣阳县人民政府为枣阳县人民委员会,本地属枣阳县革命委员会管理。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司庄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的同时,更名为司庄村,1988年枣阳撤县改市,枣阳县命名为枣阳市,为司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司庄村现有……。 |
早年为大沙滩,后徐姓人家迁徙到此定居,形成村落,得名“徐家滩”。明朝属光化县在坊社;清朝属光化县太和乡;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七年(1918年),属光化县正区(老河口城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光化县六区(郑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光化县三区(老河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乾德乡(县城北张庄);1952年,名徐家滩村,属一区(莲花堰)明家山乡;1956年,名徐家滩高级合……。 |
以传说得名。早年此地无人居住,明朝时期,一齐姓讨饭孕妇在此生产,孩子出生时天亮了,齐姓孩子后在此娶妻生子,形成村落,故名“天明齐”。明朝,属光化县蒿堰社。清朝,属光化县东蒿社。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七年(1918),属光化县东乡。民国十七年(1928),名天明齐村,属光化县九区(巨兴集)。民国二十四年(1935),名天明齐保,属光化县九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名称不变,属光化县保平乡(薛集)。……。 |
肖湾村位于洪山嘴镇西北部,是一脚踏两省三县的小山村,老河囗市海拔制高点三尖山顶峰位于肖湾村一组。辖621人,153户,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50亩,山林面积15000,荒山25000亩,适宜牛羊养殖。肖湾村白云石资源丰富,品位高,可生产氧化镁,可以开发。肖湾村村支两委团结奋进,多次荣获镇委镇政府表彰。……。 |
张集镇胡家寨村位于张集西北部,曾叫七一大队。1984年3月,将原以胡家寨村命名的胡家寨大队更名为胡家寨村。人口现状:胡家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305户,1077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0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产业发展:主产小麦、红薯、玉米。耕地……。 |
张集镇钟湾村位于张集最南端,曾叫勤和大队。1984年3月,将原驻地命名的钟家湾大队更名为钟湾村。人口现状:钟湾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147户,622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下设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7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产业发展:主产小麦、稻谷、棉花。耕……。 |
竹林桥镇马湾村位于竹林桥镇西半部,距集镇2公里,半秦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6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人口现状: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83户,721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27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流动党员4名。村两委班子4人,支部班子3人,交叉任职。……。 |
竹林桥镇孟湾村位于竹林桥镇西半部,半店集镇和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耕地2739亩。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计4个自然村,208户,1092人。村级组织: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支部班子3人,1人交叉任职,党员3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党员9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1人。……。 |
汉三村地处湖北西北、汉水以南、荆山东麓的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位于襄阳、宜昌两市,南漳、远安、保康三县交界之地。汉三村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文与原生态保护良好,是“中国有机谷”核心区所在地,也是湖北省省级生态乡村。汉三村辖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6人,合计339户,耕地面积1850亩,年人均收入9825元。……。 |
“胡家棚”为辖区内一重要居民点,因此地居民多为胡姓,早年村中有人在路边搭棚卖瓜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长乐都辖治。民国时期属北平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5年,属石门区所辖。1956年10月,随石门区并入沐浴区。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胡家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74年,归沐浴区管辖。1975……。 |
“沈家湾”,因早期沈姓人家在山湾定居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长乐都辖治。民国时期属北平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5年,属石门区所辖。1956年10月,随石门区并入沐浴区。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国光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74年,归沐浴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划归新成立的龙门公社所辖。19……。 |
“吴家大沟”辖区内一居民点,早年吴姓人家居住在一条大沟处,故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武安镇辖治。民国时期属同仁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属武安堰区所辖。1950年4月,武安堰区所辖农村划出设九集区至1956年,归其所辖。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永胜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80年,归九集区管辖。1981……。 |
郑家畈村位于九集镇南端,北与九仙观村交界,南与温家畈村接壤,东与宣城市小河镇郑湾、潭湾、朱坡村毗邻,西与吴家大沟村隔沟相望。全村4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组),320户,1212人,劳动力775人。耕地总面积3662亩,其中水田2983亩,旱地679亩。2014年全村粮食总产384万斤,棉花总产20万斤,油料总产6.1万斤,生猪出栏9147头,年产成鱼81万斤。全年社会生产总产值2869.7万元,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