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2]

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2]

  2021年1月,根据《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管理规程》(鄂环委办〔2015〕14号)、《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环委办〔2020〕10号),经地方申报、市州初审、省级评估和审核、征求意见、厅长办公会议审定,拟命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等115个乡镇和武汉市黄陂区三里桥街新塔村等553个村为湖北省2020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1947年黄龙解放,本地称群丰村属峪山管辖;1949年群丰属峪山区管辖;1949年9月属黄龙区;1951年属峪山区;1958年3月,属黄龙乡(又称东风人民公社);1958年10月改设群丰大队属峪山乡(又称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峪山区;1975年11月撤区并乡,群丰大队属黄龙公社;1981年群丰大队改方岗大队,属黄龙公社管辖;1984年3月方岗大队改为方岗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黄龙区管辖;198……。
  宋庄村形成于清朝。清宣统年间,隶属襄阳县第八区(双沟)辖。民国9年(1920年)属襄阳县第十一区;民国19年(1930年)属第五区(双沟);民国21年(1932年)属第九区;1947年冬,属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程河爱国民主区政府;1948年2月属襄阳县第九区;1949年1月,属襄阳县新七区(双沟);1950年4月,属程河区;1953年4月属第十区;1954年12月属程河区;1956年3月,属双沟区,……。
  谢营村位于程河镇东6公里处,占地面积为6000亩,耕地面积为57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花生。人口情况:共11个村民小组,3259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45个,35岁以下年轻人有1350人。党组织情况:村两委有4个,其中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为1人。党员总人数是82嗯,其中80岁老人有1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有8人。……。
  张寨村形成于清末。清宣统年间,隶属襄阳县第八区(双沟)辖。民国9年(1920)属襄阳县第十一区;民国19年(1930)属第五区(双沟);民国21年(1932)属第九区;1947年冬,属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程河爱国民主区政府;1948年2月属襄阳县第九区;1949年1月,属襄阳县新七区(双沟);1950年4月,属程河区;1953年4月属第十区;1954年12月属程河区;1956年3月,属双沟区,同年,……。
  据1952年,刚刚解放三年,这里驻进县工作队。在命名此地名称时,工作队文化人多,他们建议:北边有蛮河,南边靠大山帽儿山就取名山河,故得此名。以后高级合作社、大队、村沿用此名称。1952年属宜城县;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名山河高级合作社,属宜城县朱市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名山河大队,属宜城县红旗﹙官堰﹚公社朱市管理区;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山河大队,属宜城县第二区﹙小河﹚向阳……。
  梁氏家族在居住地挖了一口15亩的大堰,遂得此名。以后简称梁堰,作为高级社、大队、村民委员会的名称。明清年间属宜城县;民国17年(1928),属宜城县第一区保卫团;民国20年(1931)属第一区(公所)小河联保(处);民国30年【1941】,实行新县制,属宜城县小河乡;1945年3月,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难,宜城县更名自忠县,属自忠县小河乡;1949年1月境内解放,同年5月恢复宜城县,属荆钟宜县小河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名官田保,属钟祥县第五区丰云乡;1947年板凳岗解放,名官田保,属洪山县第三区;1955年4月,洪山县撤销建制,板凳岗划归宜城县,名官田乡,属宜城县流水区;1956年合作化时,名讴乐一社,属宜城县流水区;1958年9月,官田更名为杨林,名杨林大队,属新生活人民公社讴乐管理区;文化大革命时的1967年春,名杨林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五区建设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
  据考:明朝年间,现曾桥村姚家集为一小镇,多居姚姓,亦称:姚家集镇。因集镇附近沟溪窄小,遇旱情时而断流。民众生活用水困难,于是,此镇向东800米迁移至现板桥店村四组,峪板公路北侧老桥上,老桥处有条小溪,为了民众行路方便,小溪上架有一座简易木板桥。桥的东侧形成新的集镇后,原来的集镇逐步荒废,居民纷纷向东迁移至曾家湾,两地以小桥为界,桥东侧以桥命名为板桥,因桥西最大的居民点为曾家湾,故名曾桥。明朝洪武初……。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建立大队,取村内黄家湾、金家湾两个主要居民点的首字命名。清光绪年间(1874-1908)属荆门直隶州北乡之地。1912年,属荆门县第二区董家集乡。1932年实行联保制,属荆门县董集联保。1941年“联保”改为乡,属董集乡。1948年1月,中共江汉军区在荆门、钟祥、宜城的边界地区建立革命政权,名为荆钟宜县,属荆钟宜县东山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
  建国初期名为天保乡(因其境内的天保寨山得名),1958年以其境内的“双龙渠”命名为双龙大队,因与郑集公社的双龙大队重名于1981年更名为刘猴村,因环绕刘猴集镇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属荆门直隶州北乡之地1912年(民国元年)属荆门县第二区刘猴集乡。1932年实行联保制,属荆门县刘猴联保。1941年“联保”改为乡,属刘猴乡。1948年1月,中共江汉军区在荆门、钟祥、宜城的边界地区建立革命政权,成立荆钟宜县……。
  1947年12月本地解放,名孙湾、邓林保,属洪山县流市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孙湾村,属宜城县璞河区流水小区;1951年7月建立区乡制,孙湾村更名为邓林乡,属宜城县第六区;1956年合作化时,名新气象六社,属宜城县流水区;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邓林大队,属新生活人民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属宜城县第五区友爱公社邓林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
  以姓氏命名,因此地曹姓人口居多,故名曹营。七方历史较为久远,清朝初期已形成集镇,境内有罗冢、擂鼓台等东汉时期的遗址,1947年,成立七方区。1949年八月,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七方区委,1951年10月,七方区改称枣阳县第七区,1953年第七区政府改为第七区公所,1956年5月,第七区公所改为七方区公所,1958年成立七方人民公社为曹营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的同时,更名为曹……。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大店大队成立,1984年体制改革,大店大队改为大店村委会。2005年3月,七方管理区和街道管理区合并,组成七方管理区,2005年10月,大店村改为大店社区居民委会至今。大店社区……。
  以历史传说命名,因此地有兄弟两人,兄弟老大住在此地,故名大房。七方历史较为久远,清朝初期已形成集镇,境内有罗冢、擂鼓台等东汉时期的遗址,1947年,成立七方区。1948年,保甲制度废除1949年八月,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七方区委。1951年10月,七方区改称枣阳县第七区,1953年第七区政府改为第七区公所。1956年5月,第七区公所改为七方区公所。1958年成立七方人民公社为邓寨大队,1984年大……。
  因黄姓居民较多并且建有一座木楼而得名。1958年11月成立资山人民公社,此地命名为黄楼大队。1981年6月改资山人民公社为王城人民公社。1984年8月体制改革,黄楼大队改为黄楼村村民委员会,村名使用沿用至今。黄楼村位于枣阳市王城镇东南部,东交耿湾村,南连古岭村,西邻双楼村,北交王城社区。全村总户数211户,人口数870人,辖下6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3人,村“两委”干部3人。村耕地总面积197.6公……。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