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0]

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0]

  此地王姓人居多,且多居住在塬畔,故称王畔。王畔村民委员会。1949年10月,设立白马乡王畔村。1958年9月,高楼、白马两乡合建为赤城公社,王畔村改称王畔大队,归赤城公社管辖。1962年2月,从赤城公社析出白马公社称白马铺公社,王畔大队归其管辖。1965年2月,王畔大队随白马铺公社复并入赤城公社。1983年12月,改称赤城乡王畔村民委员会。1989年9月,王畔村民委员会随白马铺乡与赤城乡分设,称白……。
  北朝时期,这里多半都是虎姓之人,且此处地势地形险要,沟壑纵横,绵延起伏,村民住宅多半在沟壑悬崖峭壁处,因而起名虎家渠,故名。1949年10月,属曲子县土桥区蔡口集乡管辖,1950年6月随土桥区划入庆阳县。1958年9月更名为蔡口集公社虎家渠生产大队,1983年12月,撤社建乡,蔡口集公社改为蔡口集乡人民政府,虎家渠生产大队改为虎家渠村民委员会。虎家渠村……。
  何家塬村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南庄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021207200。
  以高姓和尉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高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一保(高家坳)和第十二保(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1958年成立高尉大队,属和盛公社焦村管理区;1962年,属焦村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时更名为高尉村,属焦村乡;2013年撤乡建镇,属焦村镇。高尉村……。
  宋代,此地修建过军队营寨,故称为大寨子,简称大寨。1940年属边区镇原县一区(孟坝),1945年8月称大寨乡,1949年8月属孟坝区,1966年称大寨生产大队,属孟坝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为大寨村,成立大寨村村民委员会,属孟坝乡政府管辖,1985年7月孟坝乡撤乡改镇,属孟坝镇政府管辖至今。大寨村……。
  据说此地原来有个小地名叫高台,因此起名高台村。1958年成立南梁人民公社时,设立高台大队,1968年文革为东方红公社高台大队,1978年4月恢复为南梁公社高台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起名南梁乡高台村,2012年5月改名为南梁镇高台村。高台村……。
  定汉,古为边关之地,相传成吉思汗曾将蒙民迁此定居,并盖有寺庙,取名为定汗寺,后谐音称定汉。1962年1月成立定汉寺人民公社定汉大队,1983年11月改为定汉乡定汉村,2005年并入城壕镇。定汉村……。
  该村原住户姓罗,得名罗兴。后因“文乐”、“乐子”影响,而雅化成乐兴至今。1958年,成立乐兴大队,1983年9月,改称乐兴村民委员会。乐兴村……。
  该地因李姓人家居住较多,且位于村庄西部,故而的名西李村,后演化为西里村。1958年9月,称北头生产大队西李家生产队。1961年5月,新设西李家生产大队。1983年9月,称西里村村民委员会。西里村……。
  因该地旧时居住有李姓人家,位于村庄的东部,故而的名东李家村,后演化为东里村。1958年9月,设东里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称东里村村民委员会。东里村……。
  解放初期在所在地张家磨社有张姓人开磨房,故而名为张家磨村。1949年曾属文峰乡,后隶属八盘乡、翠屏乡,人民公社后又归属文峰人民公社,后因成立三台公社而隶属于三台公社;1983年7月三台公社改为三台乡,2000年5月并入三台镇。2004年6月,三台镇、宝风乡整体并入文峰镇,属文峰镇张家磨村至今。张磨村……。
  因居住本村安姓人多,故而得名安家门村。1954年改制为建新大队;1978年6月取名二十里铺;1983年取名安家门村,1983年7月文峰公社改为文峰乡,1988年10月并入文峰镇。2004年6月,三台镇、宝风乡整体并入文峰镇,属文峰镇至今。安家门村……。
  因“宗丹”的藏语译音含义是“三岔口”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后属跃进公社宗丹集大队,1962年属麻家集公社宗丹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宗丹大队改为宗丹村,沿用至今。村委会驻地宗丹。宗丹村……。
  李台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202108204。
  因此地大多数居民都姓谈,故而得名谈坝村。1950年为安化区安化乡樊家坝村。1958年为安化公社樊家坝大队。1983年为安化乡樊家坝村。1986年为安化镇樊家坝村。樊家坝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