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村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421104205。 |
因为圈湾地形复杂,弯道众多,故名。起源名泰和乡,1963年建立水沟大队,隶属于论古公社。1968年论古公社改名为永新公社,1983年建立永新乡人民政府,1980年成立了圈湾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永新乡人民政府管辖。圈湾村……。 |
此处原是一片白奶草,由谐音白奶演变而得名北崖,因村委会驻地在北崖村,因此被命名为北崖村村民委员会。此处原红水乡辖区,是一片荒白奶草,景电二期上水改为水浇地。1991年漫水滩乡成立,由红水乡红墩大桥村迁入部分群众定居在总干1、3斗,总二支1、2斗,同年成立新村。北崖村……。 |
玉川村解释为在余家梁旁边的川上,含义:玉字是余家梁,川字是旁边的平川,在川上种植玉米,为玉米之乡,取名为玉川,含山川宝贵之义。因村委会坐落于玉川村,故名。1979年3月山灌区分家后,迁在灌区的地名取为宋家窑管委会,来意是在灌区规划区内有条山宋家人的窑,池塘旧址,取名以宋家的旧址得名宋家窑管委会,1981年4月更名为玉川村,无搬迁,无改名,沿用至今。玉川村……。 |
因早年间在此设有集市,故名。清代属三岔厅。民国时期先后属天水县六区,利川乡,三岔乡。1952年至1955年10月属太禄乡,1955年11月至1958年8月属吴砦乡,1958年9月至1961年6月属葡萄园公社野岔生产大队。1961年7月至1983年八月属吴砦公社野岔大队。1983年12月先后属吴砦乡,三岔乡,集村村民委员会,2015年改为三岔镇集村村民委员会。集村村……。 |
因以黄姓人氏聚居,且建村时间较短,故名。1974年前曾属六峰区,1974年后由六峰人民公社正式命名为黄家新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社成乡为六峰乡;2001年撤乡改镇为六峰镇黄家新庄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庄村……。 |
因以金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1949年后属为金坪公社,设区为六峰区;1967年至1980年合并为六峰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属金坪乡;2003年撤乡并镇,与原金坪乡合并为六峰镇,属六峰镇至今。金坪村……。 |
万庄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0502104004。 |
因以蒋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庄浪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上蒋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上蒋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上蒋村……。 |
1958年由乡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新李属安国乡,1958年9月划归东风公社,1960年划归安国公社,1961年从安国公社分出赵堡公社,新李属赵堡公社,1964年赵堡公社并入柳湖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改名为新李村民委员会。新李村……。 |
当原古城遗址所在地,是一个以刘姓居民为原居民的村庄。土改时属镇原县中原区十户子乡,公社化时归玉都公社,1961年划归党原公社,1962年成立城刘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城刘村委会。城刘村……。 |
因巨家小安、拉坡、上坳、台台4个组姓巨的人居多,巨家由此得名。解放后属张观察乡,1958年公社化后为玉都公社巨家大队,1961年划归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巨家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巨家村……。 |
该村多以田姓和赵姓人得名。解放后隶属丰台区龙王桥乡,杨吕乡,玉都公社杨吕大队所辖,1961年成立红河公社,1969年恢复原名田赵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为村委会沿用至今。田赵村……。 |
据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地挽过头发,所以后人称此地为挽头坪。解放后属丰台区管辖,合作化时期建初级社,后与北坡并为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和北坡合立挽头坪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光大队,1974年恢复挽头坪大队,1977年分出北坡大队,设立挽头坪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名为挽头坪村民委员会至今。挽头坪村……。 |
原先人们居住在小河两岸,村口状如喇叭,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所以称里口。改时属楸榭区草滩乡,合作化时期先建四个初级社后组建里口高级社,人民公社化后属高平公社草滩大队管辖,1961年为梁河公社里口大队,1963年划归黑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里口村委会至今。里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