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3]

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3]

  清道光年(1821-1829年),有一个四川人,姓马,名叫马八斗,他到这个地方居住,故而得名。1958年9月为大桥公社马家坝村大队,1984年改为马坝村村民委员会属太石河乡至今。马坝村……。
  民国之前叫元滩村,解放之后仍叫元滩村,具体来历无考证。1949年人民公社时叫元滩大队,建社时为十里公社元滩大队,1986年体制改革叫元滩。元滩村……。
  这里相传由董姓人居住。故而叫董庵村。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该名一直延用至今。董庵村……。
  酸李树村是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郭干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2927207202。
  田家沟地处大干沟中段,因早期居住人口均姓田,故名。清朝末年,田姓人由北京流落至此,并长期居住,先以小队命名,后更改为田家沟村。归康丰乡管辖。田家沟村……。
  据说以前是藏族居住的地方,原来叫嘛呢头,后来叫那尼头。因位于那尼头自然村,故名。1949年属于八松乡。1958年为八松人民公社那尼头大队。1966年到1979年为八松人民公社高峰大队。1980年至今为八松乡人民政府那尼头村委会。那尼头村……。
  南山村委会1984年成立以来,取名。南山村委会1984年成立以来,取名南山村民委员会,至今沿用。南山村……。
  很早以前,这里是牟姓人居住最多的地方,后来大家叫为牟家沟。从解放前后人们一直叫牟家沟,后来命名为牟家沟村。牟家沟村……。
  因位于前韩村,故而起名为前韩村民委员会。1980年从丁韩大队中分设,属先锋公社管辖。1983年将前韩大队改成前韩村委会。前韩村……。
  民国时期练兵的场地,即“校场”,建国后成立了教场大队,1982年改成教场村委会。解放前叫“校场”,建国后成立了教场大队,1982年改成教场村委会至今。教场村……。
  文革开始后,响应“破四旧立四新”的号召,取名立新大队,1983年左右改名为河沿村,因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新营河沿岸,故取名河沿村。1958年隶属买家集公社,1961年析置新营公社后隶属于新营公社立新大队,1983年新营公社复置乡后,更名为河沿村民委员会。河沿村……。
  祖上马氏,商纣骑兵官为姓,于明洪武皇策移民到此地居住,命名为马巷村。1958年隶属大树大公社,1960年为马巷大队,隶属于唐汪公社。1983年成立唐汪乡人民政府,马巷大队改设马巷村民委员会至今。马巷村……。
  因村委会驻地古时有北塬高、邓姓人氏迁移居住,故名。该村1958年为南龙人民公社高邓家大队,划归临夏县。1984年5月更名为高邓家村民委员会,属于南龙镇,一直沿用至今。高邓家村……。
  此地主要由沈和王两姓人氏居住,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为白塔公社沈王生产队,1961年调升为大队。1967年鉴于刘家峡水库蓄水的情况迁移于西河公社,仍以沈王命名。1968年与陈家湾、红庄湾合并为永忠大队,1971年分设为沈王大队。1983年沈王大队改名为沈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沈王村……。
  三条岘以境内夹道子岘,红沟岘、西沟岘三岘自然地理实体而得名。公社化时为刘家峡公社罗山大队三条岘生产大队。1961年为刘家峡公社三条岘大队。1980年划归三条岘公社管辖。1983年公社改乡镇后改名三条岘村民委员会至今。三条岘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