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农作物和地理位置而得名。1950年为金厂区安坪乡菜阳沟村。1955年为菜阳沟初级社,后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金厂公社菜阳沟生产队。1961年为金厂公社菜阳沟大队,1966年划归马街公社为菜阳沟大队。1983年为马街乡菜阳沟村,2004年为马街镇菜阳沟村。菜阳沟村……。 |
此地树木锯出的木板大而取名大板坪村,一直沿用至今。1950年为安化区金厂乡大板坪村。1955年为大板坪初级社,后转为大板坪高级社。1958年为金厂公社大板坪生产队,1961年为金厂公社大板坪大队。1966年划为马街公社大板坪大队,后改为向阳大队。1971年恢复为大板坪大队。1983年为马街乡大板坪村。2004年为马街镇大板坪村。大板坪村……。 |
此处山沟多石,居民以石姓居多,故名。1950年为八九联合区洛塘乡石沟村,1958年为洛塘公社石沟大队。1983年为洛塘乡石沟村。1986年为洛塘镇石沟村。石沟村……。 |
因大水沟而得名。1958年为洛塘公社渭河管理区大水沟生产队。1961年为渭河公社大水沟大队。1983年为渭河乡大水沟村。2004年8月随渭河乡并入枫相乡,为枫相乡大水沟村村民委员会。水沟村……。 |
成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仓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202125203。 |
山湾梨树多故名梨树湾里。1950年建政时属安化区柏林乡梨树湾行政村,合作化时组建梨树湾初级社,后转为梨树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安化公社柏林管理区梨树湾生产队,1961年社队调整为柏林公社梨树湾大队,1965年大庄头并入为梨树湾大队,1979年与大庄头分开为梨树湾里大队,1983年为柏林乡梨树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08年5.12地震中原住地房屋受损严重,大多数居民搬迁到柏林镇下渠道寺……。 |
宋庆元年间,有华阴籍袁姓任阶州牧卸任后留居,子孙住该地经营棉业,地以人名,所以叫袁家坝。1950年建政时为安化区柏林乡袁家坝。1958年为安化公社柏林管理区袁家坝生产队。1961年从安化公社分出了一部分大队成立了柏林公社,为柏林公社袁家坝大队。1966年又随柏林乡并入为安化公社袁家坝大队。1972年为柏林公社袁家坝大队。1983年为柏林乡袁家坝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为柏林镇袁家坝村村民委员会。袁……。 |
以坪地盛产长核桃而得名。土改时属透防区外纳乡桃树坪行政村,合作化组建桃树坪第二个初级社,1956年转为桃树坪高级社,公社化属透防公社外纳管理区半山生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外纳公社半山大队,1966年分开为桃树坪大队。1983年改建村委会,2014年7月外纳乡设镇,属外纳镇管辖的村至今。桃树坪村……。 |
李沟社中心的一座土山名为官坡,即大家共享之意,建村时因李沟社位于全村中心,即改官坡为关坡,后取村名为关坡。1953年前称剪子坝大队,又称李家寺大队,后合并纳入石柱乡,1958年撤石柱乡,1982年为关坡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关坡村……。 |
民国以前为梅子园四队,在期间有户姓石的人家在本村修房建地基,用石头垒三道石坎用来建房,农村人把地基坎叫庄窠,因为村名为庄科村生产大队。1983年改名为庄科里村民委员会至今。庄科村……。 |
很久以前属平原地带,据传有一天杨二郎捉拿孽龙用棒把它搅成山沟地带,其中有五个石头立于山坡之中,由此得名。1983年前,称五颗石大队,1983年以后改称为五颗石村至今。五颗石村……。 |
在建立初级社时,因蒋坝户数集中,人口多,又是各个社的必经主路,于是就在蒋坝学校附近建立了蒋家坝生产大队。2005年又在原地重新修建了房屋,则命名为蒋家坝村委会,1984年改设村委会并由阳坝镇人民政府上报县政府审批命名。蒋家坝村……。 |
赵氏家族从四川大槐树迁徙至康县落户(年代不详),因该村赵氏家族为大户,地面平坦,故而得名赵坝。1958年为咀台人民公社赵坝生产队,1984年设赵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赵坝村……。 |
报告早年此处飞来一只大鸟,落在村西头河边一块石岩上,后来,河水猛涨,淹没石岩,大鸟飞走,奇怪的是大鸟停留过的岩石特别像那只大鸟的嘴巴,因此取名咀台。1949年前属阶州,1958年为咀台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咀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咀台村……。 |
因该地居民大多以罗姓为主,故取其名。1984年改设罗家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罗家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