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明初黎姓在此居住,期望风调雨顺,故名。1958年称黎顺大队,1983年称黎顺乡,1987年称黎顺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黎顺村委会,沿用至今。黎顺村……。 |
因该地有峨热竹,方言峨热竹叶子被称为若叶;坝,当地方言泛指地方;“若坝”指有若叶的坝地或地方,故名。1958年称若坝大队,1983年称若坝乡,1987年称若坝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若坝村委会,沿用至今。若坝村……。 |
仙坑村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县城东约60公里处,隶属东源县康禾镇,南距康禾镇圩街约12公里。始建于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金锅形,面积约2340公顷,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多幢、古街道街巷7.5公里、古墓2座,古井3个,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代表性古建筑主要有八角楼和四角楼。全村常住居民400余户共1700多人。仙坑村四面环山,山林茂密,濂溪河(亦称康禾河)由南向北从村落中间穿过,汇入东江……。 |
因260多年前龙川登云人氏迁此落居,居住在山中的一片小平原处,取名老埔,故名。1958年称新光大队,1983年称老埔场乡,1987年称老埔场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老埔场村委会,沿用至今。老埔场……。 |
因该村滨临蓝溪水下游,四边有山山围拢,故名。1958年称蓝口围大队,1983年称蓝口围乡,1987年称蓝口围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蓝口围村委会,沿用至今。蓝口围村……。 |
礤头村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5109220。 |
因村有一处地方,地势似牛背脊状,中间略高,两边略低,故名。1958年称牛背脊大队,1983年称牛背脊乡,1987年称牛背脊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牛背脊村委会,沿用至今。牛背村……。 |
因该村水系发达,山地众多,方言坑为山之意,故名。1958年称江坑大队,1983年称江坑乡,1987年称江坑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江坑村委会,沿用至今。江坑村……。 |
因该村山上长有红色的石榴花,故名。1949年属江坑乡,1958年属于江坑大队,1963年称红花大队,1983年称红花乡,1987年称红花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红花村委会,沿用至今。红花村……。 |
因吴氏先祖来该地定居时取文人荟萃之意,故名。1958年称群星大队,1983年称群星乡,1987年称群星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群星村委会,沿用至今。群星村……。 |
明末清初吴姓先祖迁居该地,该地林木苍翠,早晚喜鹊欢歌,故名。1958年称鹊田大队,1983年称鹊田乡,1987年称鹊田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鹊田村委会,沿用至今。鹊田村……。 |
因该村有座古建筑,从东桃嶂山顶往下看,该建筑似一口大圆井,一半为房屋,一半为水塘。故名。1958年称井口大队,1983年称井口乡,1987年称井口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井口村委会,沿用至今。井口村……。 |
因该村位于漳溪畲族乡东边,故名。1958年称东华大队,1983年称东华乡,1987年称东华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东华村委会,沿用至今。东华村……。 |
因该村有一座东桃嶂大山,该村位于东桃嶂大山下,故名。1958年称嶂下大队,1983年称嶂下乡,1987年称嶂下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嶂下村委会,沿用至今。嶂下村……。 |
因该地有一条由大湖五禾流向黄沙河的小水河并与黄沙河交汇,小河方言称为小水,故名。1958年与五星大队合并称小水大队,1983年称小水乡,1987年称小水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小水村委会,沿用至今。小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