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根据省爱卫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社区和单位标准(2016版)及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甘爱卫发〔2016〕6号)有关规定,经各市州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综合审定,2019年度拟命名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街道等42个乡镇为“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西固区柳泉镇东坪村等145个村为“甘肃省卫生村”;城关区雁北街道雁滩路社区等41个社区为“甘肃省卫生社区”。 |
此村麻沿石很多,村民俗称“麻石头”,因村庄处于白崖山脚下,有一条沟,因此得名麻石沟,后来村民通称为麻石。文化大革命前夕,称为“前进大队”;文化大革命后期,改为麻石大队;1983年由麻石生产大队改称麻石村民委员会。麻石村……。 |
此村处于白崖山脚下西北部的一条湾道处,且村里多数人姓柏,因此得名。建国以后,叫柏湾大队,1983年由柏湾生产大队改称柏湾村民委员会。柏湾村……。 |
古时此地有集市,为取生意兴隆之意,故此得名。解放初,属两当县,1953年8月,实行乡制,属张家乡兴隆场村,1956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兴隆场生产大队,1984年成立张家乡兴隆场村村民委员会。兴隆场村……。 |
清朝年间因二郎庙而得名。解放初期属二郎乡,60年代初撤乡为公社。属张家庄人民公社管辖区,命名二郎坝大队。1984年5月撤社设乡,属于张家乡管辖,命名二郎坝村。2008年—2009年移民搬迁到张家乡与太渠村衔接地段。二郎坝村……。 |
此地以地理环境命名,原从石门沟老大队分来。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旧寨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旧寨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旧寨乡并入铁楼乡,今石门沟村随之并入,属兴文区铁楼乡辖。1958年12月成立城关公社,为城关公社石门沟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铁楼公社石门沟大队。1981年铁楼公社改为铁楼藏族公社,属铁楼藏族公社……。 |
因该地多为郭姓村民聚居为主,且地处麻沿河两岸,地势平坦故此得名郭川村。1961年成立胡广公社。1958年属胡广人民公社郭川大队。1984年更名为郭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郭川村……。 |
因该地多为高姓村民聚居为主,故此得名高山村。1949年隶属于高山,1950年时称五星社,划归西寺乡,归永宁公社管辖,称为高山大队。在1982年时,更名为高山村,沿用至今。高山村……。 |
炮台村是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秦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171102202。 |
因此地丁姓人居多,又因居住地形为山沟,故名。解放前属景古区,解放后实行乡制,属五户公社丁滩大队,1966年5月从丁滩大队分离,组建丁家沟村民委员会,属五户公社管辖,撤公社设乡后属五户乡人民政府管辖。丁家沟村……。 |
此村与临洮县衙下镇罗家窑村以山梁为界,当地人将“梁”叫“塄”,故称塄干村。因位于塄干自然村,故名。1958年为马集人民公社塄干大队,1984年更名为塄干村民委员会至今。塄干村……。 |
辛雍家村位于县城北面,因早期居住人口均姓辛和雍,故名。明朝初期,辛家、雍家两姓人由北京大柳树巷流落至此,并长期居住,先以小队命名,后更改为辛雍家村,归康丰乡管辖。辛雍家村……。 |
原址位于苏集村南街,于2011年4月1日搬迁至苏集村东大路,坐落于苏集苏集村。2001年5月,撤乡建镇,属苏集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苏集村……。 |
清朝晚期称马巴大庄。1958年为上湾人民公社马巴大队,属康乐县。1984年5月更名为上湾乡马巴村民委员会,至今。马巴村……。 |
据查,汉灵帝(公园184年)建都枹罕(双城),汉献帝(公元214年)东移古城,公元412年,鲜卑族迁都至此,公元1227年,蒙古军攻破河州,设古城寨,土地下放前,称新华大队,土地下放后,改为古城村。古城村……。 |
慈王村位于临夏市东北郊区,折桥镇中段,距离市区2公里。慈王村因最先居住的以慈姓和王姓人居多而得名。追溯历史,慈氏祖宗最早是在南宋末年从南京、江宁等地迁徙至此。其祖上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慈姓祖宗系南京大柳树巷被迫迁徙而来,当时有兄弟二人,名曰慈虎、慈豹,慈虎定居在古枹罕北山根(即今慈王村),慈豹定居在今天的大慈村。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只有一人被迫迁徙而来,定居于古枹罕北山根(即今慈王村),后其后代另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