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18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9]

2018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9]

  2018年12月,根据《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认真评估和审核,拟命名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等60个乡镇和武汉市梁子湖风景区南咀村等594个村为湖北省2018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位于西荆河边,境内有一彭塚湖,故名彭河村。民国末期,属荆门县第五区管辖。1948年,属东岳乡管辖。1955年,分别成立新华和双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从东岳乡分离,成立李市人民公社新华生产大队和双丰生产大队。1970年,新华生产大队和双丰生产大队合并为新丰生产大队。1979年,改称彭河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后,为彭河村至今,属李市区镇管辖。彭河村……。
  原住居民多为郑姓,且该地地势较高,故名郑岗。“郑”指姓氏,“岗”指地势较高的地方。1949年9月,属曾集区。1952年,属荆门县第九区。1956年,属沈集指导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火箭(沈集)人民公社胜利生产大队。1961年5月,称沈集区胜利生产大队。1963年,更名为郑岗生产大队,属沈集区。1975年12月,撤区并社,称沈集人民公社郑岗生产大队。1984年,称沈集区郑岗村。198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柴刘区、荆门县第八区所辖乡村。1955年,分别为潘集、范集、孙店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分别为后港人民公社许岗乡所辖潘集、范集、孙店3个生产大队。198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分别为曾集镇所辖潘集、范集、孙店3个村。2005年7月,潘集、范集、孙店三村合并,统称为孙店村至今。孙店村……。
  该地片原住居民多为李姓,附近有河流,故名李河村,村委会以此得名。李河村兴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有当地彭、陈、余、李四大族人商议,在河西建立集场(即现在李家河)。始建有5个铺面,年长日久,迁来的人越来越多。1920年(民国九年),有36户,200多人。因李姓在当地处于优势,有权威,故名为李家河。1955年,成立李河大队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五里区建阳公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李河生产大队,属五里铺……。
  1950年,为五爱社,属荆门县第四区管辖。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属超美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2月,为五里铺人民公社严店生产大队。1984年2月,为五里铺区严店村。1985年5月,为五里铺镇严店村。2005年合村并组后,仍为五里铺镇严店村。严店村……。
  清朝中期,有几位陕西汉中姓龚的商人,沿汉江南下经商,驻足此地,兴办集市,故而称其为龚家集。一说,该集有周魏两大姓,为取集镇名而争得不可开交,后两姓族长商议,周姓在南魏姓在北,和平共处,互不干预,并取集为共,加一龙字头,表明共同腾飞,故名龚家集。1984年,龚汉大队更名为龚集村。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10区为5区,属第一区乐利乡;1941年撤区建乡,县设31乡镇……。
  清朝末期,山西马姓商人行船运货至此建立客栈,此地处于一山冲口处,故取名为马冲,1984年命名为马冲村。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10区为5区,属第一区昇合乡;1941年撤区建乡,县设31乡镇,属乐土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属中山口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设11个区,属丰乐河区云庵乡;1952年增设十二区,张公庙乡划入十二区,属张公庙乡马冲……。
  此地原有姓汪和姓李大户人家,在清朝中期为了防止土匪偷牛盗物,建立一个土寨,故名汪李寨。后村部建立此地,1984年命名汪李村至今。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10区为5区,属第一区平山乡;1941年撤区建乡,县设31乡镇,属康乐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属自强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设11个区,属洋梓区榨屋乡;1956年合作社时为联合高级社;1……。
  地处大洪山余脉,域内的一座山上建有山寨、道观。据传明清时期真武大帝准备在此定居,又觉得温峡河的鱼腥气大,于是打算迁往他地。而这里的土地、山神知道后,为挽留真武大帝,居然找百花仙子帮忙,以致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后世人们将此山称之为花山,在山上修的道观叫花山观,修的寨子就叫花山寨了。1987年太平村和天保村合并,也以花山地片所在而定名为花山村。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
  地处丘陵地带,山丘较多,愿青山绿水,永驻人间,故名青山村,村委会即为青山村村民委员会。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10区为5区,属第一区银芝乡;1941年撤区建乡,县设31乡镇,属长平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属富民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设11个区,属城关镇银水乡;1951年1月洋梓区改称第一区,银水乡划入洋梓;1954年第一区易名洋梓区,……。
  该地在清末民初前属京山县管辖,具体从属无考。抗日战争中期后由抗日民主政权京钟县管辖,先后属三英乡(区)、第三区。1949年7月京钟县分设后京山、钟祥分别成立人民政府,京钟县撤销,划入钟祥县,属长滩埠区傅陈乡;1956年建立星光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星光社中改为星光大队,属长滩人民公社石门管理区;1961年恢复长滩区,属长滩区石门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长滩人民公社石门管理区片;19……。
  1951年互助组合作化时期,取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已经来临之意得名黎明村。清末,钟祥县设5镇4汛5乡,柴湖属南乡(机关驻地旧口),1936年(民国25年)属钟祥县二区和安乡,1941年(民国30年)属延长乡,1946年(民国35年)属精治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互助组时期属石牌区(钟祥县第6区)管辖,属中心集乡;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石牌区襄东乡黎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
  因此地有七口小水塘,称七口堰,后来兴修水利,将七口小堰挖成一口大堰,但仍称“七堰”,七堰村由此得名。1936属柏新乡;1941年属新县制的天长乡;1947年属郢东乡;1949年7月1日钟祥成立县政府,属东桥的东河乡;1950年属黄集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由施家村、包岭村、神话村三个初级合作社合并成立联合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属东桥人民公社联合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东桥区黄……。
  此地有一口清澈的泉眼水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将北山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清泉大队。“清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明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维强乡。1941属金石乡。1946年属冷水铺乡。1949年7月,钟……。
  此地居民大多乐姓,其村境内有多处防御抗洪大堤而得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钟祥县第三区(石牌)环石乡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钟祥县石牌镇管辖,解放后,1950年属钟祥县第六区(石牌)鲁庙管辖,下设生产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取名幸福社;1958年撤销区制,成立人民公社,改称石牌人民公社雨霖管理区幸福大队;1961年撤社建区,改称石牌区雨霖人民公社幸福大队;19……。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