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根据《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认真评估和审核,拟命名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等60个乡镇和武汉市梁子湖风景区南咀村等594个村为湖北省2018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
该地有一座小山,地形像蒸饭锅中用的那个叫“炊皮子”的物具,故名。1950年,属大门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山人民公社,设立永胜大队,金星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孟溪区大门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甘厂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孟溪区大门乡,原永胜大队变更为永胜村,原金星大队变更为周岗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属甘家厂乡(镇)。2005年,永胜村与周岗村合并……。 |
此地窑高、窑建初级农业社合并高级农业社后简称“高建”,故命名。民国初属公安县淳板乡。1949年属公安县詹马乡。1952年由互助组转为窑高、窑建、窑新、窑民初级社,属荆江县第一区邓铺乡管辖。1953年初级社会转为高级农业社,取名高建。1955年属公安县城西乡。1959年为长江人民公社油江管理区高建大队。1961年为杨厂区油江公社高建大队。1975年为黄金公社油江管理区管辖。1978年12月划回杨厂公……。 |
以群众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意愿、愿望、居住地状而命名。解放初期,属江陵县七区复兴乡管辖。1952年由江陵县划归荆江县,属复兴乡。1955年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属复兴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北闸人民公社五四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北闸区复兴场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北闸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同时更名为复兴场村,属埠河镇复兴场乡。1987年撤区建镇,属埠河镇。2018年合村并组,……。 |
1949年至1952年10月,属江陵县第七区杨潭乡管辖。1952年11月成立荆江县,江陵县划入荆江县。1953年区划调整,属荆江县第五区杨潭乡管辖。1955年4月,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属公安县第九区。1956年2月,撤区并乡,属公安县雷洲乡。1957年12月,恢复区、乡建制。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取名北闸人民公社杨潭大队。1959年5月,改设生产管理区,为北闸人民公社雷洲管理区……。 |
相传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二妃追寻于洞庭,后二妃溺水湘江,魂游洞庭,翠竹为之伤悲,一夜间,竹茎上血泪斑斑。于是,人们称茎上有血色泪痕的竹子为“斑竹”。这里生长斑竹的水垱称“斑竹垱”,遂成地名。明清时属牛头村(里),新中建立前夕为大同乡机关驻地。1951-1954年为公安县七区、三区机关驻地。1955-1957年为东港区机关驻地。1958-1983年为东港公社(区)机关驻地。1984年为东港区、东斑镇……。 |
因处在长江北岸,即沿江而踞,故名。清末属北乡捕衙汛。民国时及解放初期隶属李家埠联保和城西区龙洲乡。1956年属李埠指导组。1957年属李埠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建沿江大队,属太湖人民公社。1959年9月属李埠区人民公社,12月属太湖港农场龙洲分场。1961年属李埠区龙洲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后,沿江大队属李埠公社。1984年设乡建镇组建沿江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李埠镇至今。沿江村……。 |
因本村地域沿长江延伸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洲公社,设立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杨厂区五洲公社。1964年与原中洲合。1975年撤区并社属五洲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杨厂区五洲乡,改“大队”为“村”,设立村民委员。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属杨家厂镇至今。长江村……。 |
窖星村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022111216。 |
以官滋河丁堤段最大的拐弯处与毛班公路相交形成丁字形状,故名丁堤拐。1950年后为大同乡。1958年属玉湖人民公社,设永兴大队和红旗大队。1961年属玉湖区大同公社。1970永兴、红旗两个大队合并更名为永红大队。1975年属大同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驻地更名为曹咀公社,丁堤拐大队。1984年属玉湖区曹咀乡,丁堤拐大队变更为丁堤拐村。1987年属毛家港镇丁堤拐村至今。丁堤拐村……。 |
因本范围内曾有一地名笑天龙,据风水师传说:笑天龙地脉似龙,且龙口朝天,有笑天之势,故名笑天龙。又因其地貌格外青葱而得名青龙。取地势和地貌而得名。1949年前后,称为笑天龙。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青龙、义堂两个大队。1976年两大队合并命名为青龙大队。1984成立青龙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青龙村……。 |
以当地居民姓氏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二十世纪30年代期间,以毛姓居民为首组织七户人家在九组开设烟馆、茶馆、酒馆、副食店和日用杂货店,形成一条街,毛家铺因而得名。1954年为孟溪区松木乡毛家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为黄山人民公社毛家大队。1961年为孟溪区杉木公社毛家大队。1970年与联盟大队合并,保留毛家大队名称。1975年撤区并社后为章田寺公社毛家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后更名为孟溪区章……。 |
以辖区范围内宗教设施报慈寺而命名。1954年为长合乡报慈农业社。1959年为黄山人民公社报慈大队。1961为孟溪区报星公社报慈大队。1975年为胡厂公社(1981年改名章田公社)报慈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为孟溪区报星乡报慈村。1987年撤区并乡为章田寺乡报慈村。2005年报慈村、庙嘴村、松竹村三村合并为报慈村沿用至今。报慈村……。 |
东北有一个弧形的水荡,毕姓住此,故名为毕家荡。1950年,属团山区;1958年,名毕家大队,属团山公社;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更名东风大队,属红建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团山公社;1981年,依村名更名为毕家荡大队;1984年,改毕家荡村,属卢家湾乡;1987年10月,撤区并乡,隶属久合垸乡政府管辖;2017年1月,将保合垸村并入至今。毕家荡村……。 |
解放初期属藕池区,1952年,属茅草街区;1953年,属团山区;1958年,名新复大队,属团山公社;1961年,属团山区;1966年,更名红旗大队,属红旗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四新公社;1980年,属茅草街公社;1984年,改为晏家巷村;1997年,属高陵镇;2017年1月,将王家岗村、固城湖村并入至今。晏家巷村……。 |
元至正元年(1341),陈、赵二姓人家最早定居此地,故名,后引为村名。元至正元年(1341)属沔阳府玉沙县,明洪武九年(1376)属沔阳州咸宁乡,清光绪元年(1875)属沔阳州南乡,1932年属沔阳县四区峰口乡,1949年属沔阳县十区,1951年属洪湖县五区陈赵乡陈赵村、大公堤乡定洲村,1958年属峰口公社大公管理区十二、三大队,1961年属峰口区大公公社十二、三大队,1965年属峰口区大公公社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