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根据省爱卫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社区和单位标准(2016版)及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甘爱卫发〔2016〕6号)有关规定,经各市州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综合审定,2018年度拟命名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等75个乡镇为“甘肃省卫生乡镇”;城关区青白石街道大浪沟村等122个村为“甘肃省卫生村”; 城关区拱星墩街道段家滩东社区等72个社区为“甘肃省卫生社区”。 |
因祝氏先祖居住在此,故而得名。1961年为老军人民公社祝庄大队,1983年老军人民公社改称老军乡,设立祝庄村村民委员会后,该村命名为祝庄村至今。祝庄村……。 |
该村村民早年由定西市搬迁而来,取新搬迁而来村民之意,故命名为新民村,因村委会位于新民村,故名。从1988年开始,成立新民村筹委会,该村村民响应国家“三西移民”扶贫开发政策,从定西搬迁到该地。村民由回汉两族群众构成,自1993年10月,成立命名为骆驼城乡新民村民委员会,至2013年所隶属乡骆驼城撤乡设镇更名为骆驼城镇新民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民村……。 |
新民村于1997年由甘南州舟曲县迁移而来,为了让搬迁过来的村民有一个新的发展,一个好的开端,取名新民村。村民刚开始迁过来的时候人比较少,只有1、2组,现在发展为4个组,新民村自1997年至今已发展19年时间。新民村……。 |
牛顺村是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722105207。 |
滕庄村是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722105205。 |
白银为蒙古语,意为富裕。原属蒙古国陶里古尼部落(今草给特苏门)、建贝部落(今阿斯旦苏门)、土财公部落,1935年后陆续迁居到此,先在大河榆木山一带游牧,后由尧乎尔大头目家和东八个马家部落在东西牛毛山北坡予以安置。解放初建政白银乡,属张掖县十一区,1954年划归肃南县,1958年改置为大队,1962年建白银公社,1967年更名为团结公社,1970年复称原名,1984年11月成立白银蒙古族乡。白银村……。 |
因在西牛毛山下得名。原属蒙古国陶里古尼部落(今草给特苏门)、建贝部落(今阿斯旦苏门)、土财公部落,1935年后陆续迁居到此,先在大河榆木山一带游牧,后由尧乎尔大头目家和东八个马家部落在西牛毛山北坡予以安置,故以西牛毛山命名。西牛毛村……。 |
因旧时水渠“小坝沟”灌溉区域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时为嘉峪区(二区)樊小乡(1950年7月改为二乡),1955年撤区并乡时并入新成立的中所乡;1958年9月改属果园公社,称“小坝沟大队”;1966年改称“红卫”大队;1977年恢复原名,时辖12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为“小坝沟村”;2005年9月由12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合并村组:1组(1);2组(2);3组(3、4);4组(5……。 |
因域内有柳树坝第二墩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二墩乡的一、二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三墩乡;1958年9月为临水公社二墩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立的“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为“胜利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下辖10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二墩村”至今。二墩村……。 |
红光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515户1840人,总耕地面积3805亩,人均2亩,属典型人多地少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引导农民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当农民,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04年,全村共有各类企业项目12个,发展个体工商户185户,从业人员达到了210人,农民收入的50%来自于二三产业,至2004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2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 |
1995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塔县羊井子湾乡成立人民政府,羊井子湾村民委员会随之成立,辖5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羊井子湾村……。 |
依据境内新石器时代火烧沟类型文物故遗址“榆树井”取名,相关联的名称:榆树观。榆树井故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火烧沟类型文物故遗址,是古代兵器和陶器烧制作坊。开发羊井子湾时,把此地命名为榆树井村。自1995年羊井子湾乡成立后,随之成立榆树井村民委员会,辖5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榆树井村……。 |
1958年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因此得名。1955年为火烧沟乡腰泉子初级社;1957年成立腰泉子高级社;1958年属赤金公社清泉管理区,1961年划为清泉公社,1982年撤社建乡时为清泉乡跃进村,2003年撤清泉乡设老君庙镇跃进村至今(目前因管理不便保持原来建制)。跃进村……。 |
是清代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九的工区,该工区又分为南北两个沟,南沟称九南,北沟称九北,故名。1949年10月设九北村,1958年改为九北大队,1966年10月易名烽火大队,1969年恢复九北大队,1983年改为九北村。九北村……。 |
因清代屯田垦荒,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三的工区而得名。1961年6月设三工大队,1966年10月改为立新大队,1969年恢复三工大队,1983年改为三工村,1984年撤销,1986年11月恢复三工村。头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