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2017年山东省卫生村[6]

2017年山东省卫生村[6]

   根据《山东省卫生乡镇(县城)评审与管理办法》《山东省卫生村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各市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山东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申报评审工作,经审核,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等217个乡镇达到山东省卫生乡镇标准,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宅科村等1614个村达到山东省卫生村标准。
  于家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灵珠山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4031。[详细]
  西泥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灵珠山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11004039。[详细]
  王家台后村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琅琊台管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02206。[详细]
  蓝家庄社区居委会村庄由来明永乐年间,贾士祖从云南迁李仙庄之北立村名北李仙庄。因当时村小易受欺,于明朝后期求助即墨城蓝田予以庇护,遂甘以蓝姓命村,改为蓝家庄村。政区人口位于上马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驻地3公里,南临李仙庄社区,东与棘洪滩街道古岛社区接壤,北临桃源河,西与海东屯社区相邻。2004年村改居,改称蓝家庄社区,拥有耕地550亩,居民239户、659人。经济状况社区有经济型专业种植户15家,私……[详细]
  刘家社区居委会村庄由来明崇祯年间,刘氏祖由云南迁一段河旁立村,取名大段河,后去大冠刘,成现名。政区人口位于上马街道办事处西北3.5公里,南与候家段河相邻,东与葛家屯接壤,北与王林庄相接,西濒桃源河。2004年刘家段河村改为刘家社区,土地总面积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700亩。有居民402户,人口1140人。经济状况1994年以来,开发滩涂500亩,利用深井水养殖鱼虾,年收入10万元。现有小商品店9……[详细]
  李家岭村村庄由来在长直东南4.6公里,宋化泉水库拦水坝外侧。据传:清乾隆时(1736-1795),李姓迁来此地立村,因地处岭地,称李家岭。因位处周戈庄之北而较大北岭小,又称小北岭。《即墨县乡土志》标作小北岭。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08亩。2006年,全村共有128户,总人口为42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88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64吨,经济总收入为145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详细]
  张王庄村村庄由来位于东七级偏西3公里处,清顺治时(1644年-1661年),王姓来此立村,称王家庄。后王姓最多,村名仍沿用。此村曾属胶县。1949年正式划归即墨县。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张王庄。政区人口总面积1281亩,其中耕地面积1088亩,有居民241户,人口704人。经济情况经济发展重点是刺绣加工、制造,皮鞋加工制造,针织加工制造,个体私营企业4家,养殖业17户,建筑业2家,村庄共解决……[详细]
  孙家庄头村村庄由来在大同街西北1.5公里,横河现。据《孙氏族谱》载:明初,济南历城历山顶孙氏以广文仕即墨,其后人一支居庄头,一支居孙唐庄。传说此地原有一个庄园,郭姓、孙姓定居于此,得名庄头。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孙家庄头。今此村已与城区毗连。政区人口 2006年,全村共有155户,总人口为5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03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402……[详细]
  鳌角石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西偏北4.5公里,大任河南岸。据《李氏族谱》载:明初,李氏由云南迁于鳌角石村。明人周如锦《鳌山考》:“天柱之下,有片石甚奇,如鏊而有三脚,俗呼鏊角石。”村名即因此村靠近此石而得,后演变为鳌角石。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鳌角石村北原有一小村称小鳌角石,村南原有一小村称沙沟。二村均于1966年拆除迁回鳌角石村。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222亩。2006年,全村共有510户,总……[详细]
  马家白庙村村庄由来据传:马家白庙原称朱家庄,系明末朱姓所建。清初,马姓由崂山附近迁来。因地处姜家白庙东北仅0.5公里,称马家白庙。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89亩。2006年,全村共有189户,总人口为596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5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91吨,经济总收入为54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49元。 ……[详细]
  大龙嘴村村庄由来在姜家白庙南偏东4.5公里处。据《胡氏族谱》载:明永乐时(1403~1424),胡姓由柳沟村迁至此地立村,因处山沟西岸,取名沟西崖村。因豹山自北逶迤而来,在此村后耸然突出,于清咸丰时(1851~1861),改称遇岭村,又改称大岭嘴,后演变为大龙嘴。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19亩。2006年,全村共有219户,总人口为61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1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详细]
  西绕山河村  村庄由来 据《刘氏族谱》记载,1404年(永乐年间),刘氏始祖自云南迁来,初居鳌山卫南门里,后来移居西绕山河。为刘氏一世祖。其村西北祖茔中柞树林曾经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最大的要四人合抱。1957年被毁,仅余一株,被该村重点保护。  政区人口 2003年,全村有居民252户、745人,其中男性364人,女性381人。2005年,全村有居民260户,共766人。  经济发展西绕山河村位于……[详细]
  新河庄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北偏西3.5公里,大任河北岸。据传:明初,于姓由文登大水泊迁至大任河边龙王庙以西定居,称庙子西村。后因河水泛滥,村庄全部冲没,在高处重新建立村庄,称新庄,后演变为辛庄。同治《即墨县志》标作辛庄。《即墨县乡土志》标作新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新河庄。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822亩。2006年,全村共有228户,总人口为64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55人。经济发展200……[详细]
  南泊子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南1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李姓自云南迁来。因南部近海地势较低,洼处积水成泊,取名泊子村。后因与北泊子区别改称南泊子,又称卫南滩。同治《即墨县志》标作卫南滩。《即墨县乡土志》标作南泊子。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72亩。2006年,全村共有187户,总人口为53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1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1吨,经济总收入为54……[详细]
  凤凰岭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南偏东2.5公里处。明初,顾姓先人自河北来鳌山卫任指挥,在此地建立家园,称顾家庄。西顾家庄形成后,此村因地势高简称上庄。民国时,因北临凤凰山,改称凤凰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凤凰岭。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20亩。2006年,全村共有132户,总人口为47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22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9吨,经济总收入为262万元,人均纯收入……[详细]
  杨家岭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东偏南2公里,鳌山湾西岸。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杨姓来此地立村。因地处丘岭,取村名杨家岭。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15亩。2006年,全村共有170户,总人口为48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55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6吨,经济总收入为28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349元。 ……[详细]
  后寨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北偏西4公里,四舍山东南麓。明永乐时(1403~1424),于氏一支由七沟迁来此地定居。因地处鳌山卫之北,称后寨。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975亩。2006年,全村共有326户,总人口为112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75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33吨,经济总收入为90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79元。 ……[详细]
  河崖村  村庄由来 1368—1398年(明洪武年间),于姓从云南迁来七沟村居住,后又从七沟村迁到现在的河崖村定居,后寨、新河庄村的部分百姓也陆续迁来该村定居。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鳌山卫镇政府驻地以北2公里处,东接莱青路,北靠大任河中游,有丰富的水资源,全村80%的土地都能浇上水。辖区总面积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540亩,养奶牛户极多。村中青年劳力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主。2002年,该村共有……[详细]
  孙家岭村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孙姓立村,因地处土岭而得名。政区人口孙家岭村隶属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北接北关办事处杨戈庄,西临阜安办事处涝洼村,东邻发办事处西五里堆村,南靠阜安办事处挪庄。东西横距0.5公里,南北纵距0.7公里,总面积0.35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村庄经济的发展,原连接各个自然村的土地,逐步被城市建设征用和孙家岭工商企业利用,使农村户口单……[详细]
  赵家园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清末(年月不详),由赵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赵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赵家园。政区人口2005年底,全村共220户,819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924万元,人均纯收入8097元。联系电话:86-0532-87276208……[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