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13]

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13]

  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卫计委官网发布《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的通知》。记者获悉,省爱卫会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获选的村来自广州、佛山、汕头、惠州、梅州、江门、清远、肇庆、揭阳等。
  中洞村隶属惠东县高潭镇,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结合部,距惠东县城112公里,距海丰县城45公里,距紫金县城50公里。中洞村总面积22.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890人,中洞村在东江革命历史上被称为“东江红都”。如今,重修后的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所在地———百庆楼显得庄重而气派。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和传统教育基地,形成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红色旅……。
  由公磜、杨梅水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两村各取一字,得名公梅。1949年,称公梅村;1951年,称公梅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二十一区(区府设在公梅),称公梅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高潭乡;1958年,属高潭公社,称公梅大队(由杨梅水与公磜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963年2月,属高潭公社,称公梅大队;1984年,改称公梅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7号文的批复,改……。
  由十个小自然村组成的,当时叫十联村,后改名集联。1977年从田心大队分出集联大队;1983年并归田心乡;1987年3月撤乡分出集联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13号);1990年改为集联管理区;1998年改为集联村委会;2017年10月由多祝镇划入平山街道办事处管辖(粤民函〔2017〕2295号),地名沿用至今。集联村……。
  由沙洲美、神塘、马址垅三个较大的村组成而取名三胜。解放前属多祝区河北乡;1966年成立三胜大队;1983年改为三胜乡;1987年3月改为三胜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15号);1990年改名为三胜管理区;1999年改名为三胜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三胜村……。
  相传村民对李洞的诗感兴趣,故名李洞村。清代属归善县上下淮社碧甲司;1940年,属惠阳县第四区潭安乡;1949年12月,属惠阳县平白区长沥乡,称李洞村;1951年11月,属惠阳县白花区长沥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白花乡,并入李坑村;1958年10月,属惠阳县白花公社,改称李坑大队;1961年6月,属惠阳县平山区白花公社,称李坑大队;1963年2月,属惠阳县白花公社,称李坑大队;1965年7月,……。
  因该村是白花河入西枝江出口的地方,取名水口村。明清两朝属归善县平山司高坑约;民国36(1947)属惠阳县第四区高河乡;1949年12月称水口村,属惠阳县平白区高河乡;1951年11月称水口村,属惠阳县平山区高埠乡;1957年12月称水口村,属惠阳县白花乡昂湖乡;1958年10月称水口大队,属惠阳白花公社;1961年6月并入高埠大队;1979年建制水口大队;1983年11月并入坦塘乡,建制名称为水口……。
  相传先祖迁入时,村前有一片湖洋田,故称大洋,解放后,村民以客家谐音取名太阳。明代迁入企江湖;明清两代属归善县平山司高坑约;民国20年(1931)属高坑乡;民国36年(1947)属惠阳县第四区高河乡;1949年12月属惠阳县平白(第六)区高河乡;1951年11月属惠阳县平山(第十一)区高埠乡;1957年11月建制名称为太阳村;1958年-1965年称太阳大队;1968年9月改称太联大队;1980年联……。
  解放前称田村,因村素有“洋山沥水”之称,解放后,改称田洋。清代,属归善县碧甲司莆田约;民国29年(1940)属惠阳县第四区莆田乡;1958年10月建制名称为田洋大队;1983年与西山大队合并为西田乡,建制名称田洋村;1987年3月改为田洋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25号);1990年撤区设镇后称田洋管理区;1999年设立田洋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田洋村……。
  1949年9月属四区永西乡,1951年12月属四区红星乡,1957年12月称永汉红星村,1958年12月称红星大队,1984年3月称红星乡,1987年1月称红星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红星管理区,1999年5月改称现名至今。红星村……。
  1976年由蓝田大队分出,故以“新”字命名“蓝新”。清朝时期,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属博罗县第七区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编入七区石坝乡;1958年,设立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蓝新大队;1973年,称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蓝新大队;1986年,称博罗县石坝镇蓝新管理区;1990年,称蓝新村民委员会至今。蓝新村……。
  宋朝年间,古文名“油坑”,据称当时还有一个叫“灯芯坑”的家族,后代姓黄,当时黄氏家族不管丁、财都比邓氏家族旺,邓氏祖先想可能是“油”旺“灯芯”,不利邓氏家族人丁两旺的缘故,邓氏祖先后来就起个能浇灭“灯芯”的“冷水”因而改名为“冷水坑”。清朝时期,属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属第一、二区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博罗县石坝乡;1955年,称石坝区公所;1959年,称石坝人民公社;1983年,称石坝……。
  因三户人家在清朝嘉庆时期迁到此建村,故名。清朝时期,属博罗县苏州巡司;民国时期,属博罗县七区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厂成立后,属博罗县三区;1952年,属一区石坝乡;1973年,设立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三嘉村大队;1986年,称博罗县三区县石坝镇三嘉村管理区;1999年,称三嘉行政村民委员会至今。三嘉村……。
  据查十三世朝敬公(超度九鼎大部)于明末清初从兴宁叶南迁入博罗石坝坦田开基,因地势平坦而得此名。清朝时期,坦田村属于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属于博罗县七区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坦田村三区(博罗县);于1952年编入一区石坝乡;1973年,称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坦田大队;1986年,称博罗县石坝镇坦田管理区;1990年,称坦田村民委员会至今。坦田村……。
  当地有一湖塘,塘底全是乌泥,故名。清朝时期,属于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编入博罗县七区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博罗县三区石坝乡;1952年,编入一区石坝乡;1973年,称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乌坭湖大队;1986年,称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管理区;1990年,称乌坭湖村民委员会至今。乌坭湖村……。
  据查,象岭村委楼后面有一座山,山形状似一头大象,故名。清朝时期,属于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编入博罗县七区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三区石坝乡;1958年,设立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象岭大队;1973年,称博罗县石坝人民公社象岭大队;1983年,称博罗县石坝区象岭乡;1986年,称博罗县石坝镇象岭管理区;1999年,称象岭村民委员会至今。象岭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