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12]

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12]

  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卫计委官网发布《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的通知》。记者获悉,省爱卫会授予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等636个村“广东省卫生村”称号,获选的村来自广州、佛山、汕头、惠州、梅州、江门、清远、肇庆、揭阳等。
  解放前,由附近几个较小的自然村合并而成,取集合而成之意,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集成和花塘合并称振新大队,由淡水公社管辖;1977年分公社时,划为沙田公社管辖,又将振新大队分为集成、花塘两个大队;1984年废社设区称集成乡;1986年冬撤区建镇称集成村民委员会;1989年称集成管理区;1999年称为集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集成村……。
  村庄位于周边田地的头部,故名田头村。解放初属隔沥乡,1958年公社化时和肖屋合成肖屋大队,由淡水公社管辖,1977年归属沙田公社时,又从肖屋大队分出成立田头大队,1984年废社建区时与肖屋大队合并称乡,1989年改称田头管理区,1999年成立田头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田头村……。
  因大岭背自然村总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故以大岭背为名。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大岭背小村;1961年,称大岭背大队;1984年,与溪美、涌围2个大队合并称铁涌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9号文的批复,改称大岭背村委;1989年,改称大岭背管理区;1998年,改称大岭背村委会沿用至今。大岭背村……。
  因当年何屋村在该山边种植芝麻,盛产油麻。1968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黄坑、新寮合并成黄坑乡;1987年3月改为油麻地村委会;1989年撤村委会成立管理区;1998年后撤管理区改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油麻地村……。
  相传该村有一排排的基石,长约200米,从海上眺望长长一排,取名长排村。1950年底属惠阳区第八区;1951年属惠阳县第十六区;1957年12月改为长排大队;1958年4月建制长排连;1958年10月改为稔山上游人民公社长排大队;1959年5月为惠阳县稔山公社长排生产大队;1961年建制长排乡;1965年改为长排大队;1983年改为长排村;1987年3月改为长排村民委员会(惠东府函〔1987〕6号)……。
  明朝中期,有石氏、吴氏兄弟从兴宁迁入定居,后黄、许、骆、陈等姓氏兄弟陆续从龙川、兴宁等地迁入。为解决当时农业灌溉难问题,人们修建河坝,故取名坝子。清朝时期,隶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第六区文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三区獭子乡;1958年10月,设立博罗县公庄人民公社坝子大队;1983年11月,称公庄区坝子乡;1986年1月,称公庄镇坝子管理区;1999年3月,称坝子村民……。
  范和古称“饭箩冈”,地理形貌酷似饭箩而得名,后为雅化,“饭箩”与“范和”近音而取现名。1931年8月,属惠阳县稔山第十二区,称范和乡;1950年6月,属稔平区(八区),称范和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六区(区府设在稔山镇),称范和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稔山乡,称范和村;1958年1月建制范和连;1958年12月建制范和大队;1961年建制范和乡;1963年2月,属稔山公社,……。
  村后山岗上有五个凸起小土墩,呈丰月形状,且杂树丛生,遥望似莲蓬,得名莲蓬村。1950年属惠阳县第八区;1951年属惠阳县第十六区,建制莲蓬村;1957年12月属稔山乡;1958年4月属惠东县稔山营;1965年改为莲蓬生产队;1968年改为稔山革命委员会;1975年改为莲蓬大队;1987年改为白云乡政府莲蓬村;1987年改为白云村民委员会莲蓬自然村;1989年属白云管理区莲蓬村委会;1999年5月从……。
  该片村庄座落在涤溪流汇合而形成的大涧之背面,取名涧背村。1950年属惠阳县第八区;1951年属惠阳县第十六区;1957年12月属稔山乡;1958年4月属惠东县稔山营;1958年10月建制涧背生产队;1963年2月建制涧背生产大队;1965年7月建制白云大队涧背生产大队;1975年建制涧背大队;1983年11月与白云合并,改为涧背村;1987年改为涧背村委会;1989年改为白云管理区涧背村委会;19……。
  原是座落于海边浅滩上的一个沙墩,每当涨潮时,墩背凸显,形状像鬼,旧称“龟墩”;在清光绪年间,因近海容易谋生,曾、陈、罗等姓氏先祖先后移居在此定居,不断围垦沙墩周围地方扩大,后称“大墩”。1950年属惠阳县第八区;1951年属惠阳县第十六区;1956年属稔山管辖;1958年属稔山人民公社辖;1963年改为渔盐公社;1964年改为稔山盐场;1960年建制大海管理区;1962年改大海农业生产大队;196……。
  因邻近山岗,白云常环绕山上,取名白云村。1950年底白云村属惠阳县第八区;1951年隶属惠阳县第十六区,建制白云乡;1958年4属惠东县稔山管辖;1961年6月改为白云公社;1963年2月成立撤销公社,建制白云生产大队;1968年改为稔山公社革命委员会;1976年恢复白云大队;1983年合并为白云村;1987年3月改为白云村民委员会(惠东府函〔1987〕6号);1993年12月改为白云管理区(惠东……。
  取“招贤纳士”之意,得名招贤村。1942年改为“招贤围”后改名“招贤”;1951年3月,招贤村并入埔仔联村;1952年12月并入埔仔乡;1957年12月并入东风社;1958年10月属吉隆人民公社东风营;1961年6月改为招贤大队;1963年1月并入埔仔大队;1973年3月析出招贤大队;1984年4月改为招贤乡;1987年3月改为招贤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10号);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
  由原环圩、万联大队合并而成,取两名称中的一个字命名为环联。1958年成立环联大队;1984年环联与居委合并;1987年3月改为环联村民委员会(惠东府函〔1987〕16号);1990年改为环联管理区;1999年撤区设村,成立环联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环联村……。
  因此地周围都是荒埔,故名埔仔。1958年底,称埔仔大队;1963年2月,属梁化公社,称埔仔大队;1984年,与齐眉塘合并称齐安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6号文的批复,改称埔仔村委;1990年,改称埔仔管理区;1999年,改称埔仔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埔仔村……。
  本村由福建迁来,以姓氏开基,取名石字头,后称为石屋楼,解放后改为石屋寮。1958年设生产大队;1984年与黎光、晨光合并为石黎乡;1987年3月改为石屋寮村民委员会(惠东府函〔1987〕16号);1990年改为石屋寮管理区;1998年改为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石屋寮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