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根据《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卫生乡镇卫生村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经单位、镇村申请,各市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综合审定,拟命名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等205个单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宝鸡市凤县红花铺镇等20个乡镇为省级卫生乡镇,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老寨村等218个村为省级卫生村。 |
该村地处山上一片比价平坦的地上,地方方言为塔,且村内有很多酸枣树,因酸枣树的刺很多,地方方言称为圪针,所以命名为圪针塔。1958年为圪针塔大队,属原赵五家湾公社,更名为圪针塔村,1982年属赵五家湾乡,1992年将火少峁村并入该村,2011年属庙沟门镇赵五家湾便民服务中心,沿用至今。圪针塔村……。 |
柳树湾村位于海则滩镇政府东8公里处,地处黑河西岸,北与黄蒿界镇接壤,地貌属风沙滩地区,气候属干旱内陆季风气候。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578户,2055人,其中常住人口1667人。总土地面积5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923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906元。全村有党员79人,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工作开展顺利。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6人。柳树湾村基础设施较完善,生猪养殖、香瓜种植等产业基础较扎……。 |
意寓希望人们的生活像夏天一样火热,蒸蒸日上,故名。1998年移民时得名,沿用至今,属移民工程。望夏村……。 |
为当时新建的村庄而得名新庄村,故名。1958年成立新庄大队,隶属靖边县新农村公社,1977年隶属靖边县新农村乡,1984年更名为新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02年隶属靖边县张家畔镇。新庄村……。 |
艾姓建村,且艾家曾出过大官,故得名官庄村。1958年官庄大队,1984年改制为官庄村委会,2015年宋家沟并入官庄村村民委员会。官庄村……。 |
原来人烟稀少,在沟里住着一个叫“高二”的人,附近人甲乙对话,“甲问乙:去哪串门”,“乙回答:去沟里的高二那儿串”,久而久之,就叫成高二沟村。1958年组建高二沟大队,1984年改为高二沟村委会,沿用至今。高二沟村……。 |
井家畔村简介十里铺乡井家畔村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210国道旁。全村293户,1100人;耕地总面积3213亩,人均2.17亩。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井家畔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科技兴农”战略,通过乡村两级多方争取,全村建立日光温棚39座,配套建设沼气池36座。大型养殖场一个(养鸡5000只),大型养猪8……。 |
因本村姓氏以“赵”姓居多,若干年前大多居住在山上,故取名赵家山村。1958年组建取名赵家山大队,1984年改为赵家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赵家山村……。 |
因有一群人居住在桑树旁边的一块地上,故取名小桑平村。1958年组建取名小桑平大队,1984年改为小桑平村委会,沿用至今。小桑坪村……。 |
因此地南2.5千米处是黄河边,传说有一个河堡(古县城)地处沟里,故得名宁河沟,后因沟前有一个泥潭,故改名为泥河沟。1958年9月7日建立泥河沟村生产大队,属朱家坬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朱家坬乡泥河沟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撤乡改镇,更名为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泥河沟村村民委员会、桑墕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泥河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泥河沟村……。 |
因姓刘的人居住在有泉水并且有宝塔的地方而得名。1950年设金明寺乡,属姚家沟区,1958年建立刘泉塔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刘泉塔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撤销官庄乡,并入金明寺镇,2014年刘泉塔村村民委员会,沙峁村村民委员会,十字墕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刘泉塔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刘泉塔村……。 |
宋朝于氏在统汇川发源地的山沟里建村居住,故以姓氏及地形特征取村名“于家沟村”。宋朝建村,1958年成立于家沟大队,2001年成立于家沟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于家沟村……。 |
清朝末年,辛家沟下山有财主在此地建村居住,因该财主姓辛,又因该村在沟附近,故命名为辛家沟。清朝末年建村,1958年成立辛家沟大队,1997年成立辛家沟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辛家沟村……。 |
明朝大槐树移民,先移至靖边红石峁,后有霍姓兄弟三人其中一人移至此地,在此建村。因其姓霍,又因其临山建村,故命名为霍家山村。明朝在此建村,1958年成立霍家山大队,1997年成立霍家山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霍家山村……。 |
该村坐落在石畔上,居民多姓丁,所以在隋朝该村建村时便称之为“丁家畔”。1958年成立丁家畔大队,2011年成立丁家畔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丁家畔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