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根据《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卫生乡镇卫生村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经单位、镇村申请,各市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综合审定,拟命名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等205个单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宝鸡市凤县红花铺镇等20个乡镇为省级卫生乡镇,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老寨村等218个村为省级卫生村。 |
康家墕村地处东兴街北段,北与孟家沟村接壤,南与王渠村相邻,交通方面极为便利,东邻东山路,西邻东兴街,信息畅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村共有村民78户、214人,总土地面积3100亩,其中城中土地面积70亩,退耕还林面积达261亩;2018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为18000元。村内已通自来水、电、天然气、广播电视、电信网络、移动和联通通信等。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基层组织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村委……。 |
郭家塔村距县城城南15公里处,神盘路穿村而过,窟野河绕村而流。按照《神木县村镇综合改革实施意见》,郭家塔村率先完成行政村撤并整合,并村后分为郭家塔和黄石头地两个村民小组,现全村256户,共70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358人,参加养老保险466人,合作医疗702人,党员48人。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和外出打工服务业为主。总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00亩,山地15……。 |
高家塔村位于县城南十四公里处,东有窟野河穿村而过,西临神盘路。高家塔村由高家塔小组和侯川小组组成。人口情况:全村320户,共987人,在村居住80户147人(其中高家塔222户633人,在村居住49户85人。候川98户354人,在村居住31户62人.)党员人数42人。高家塔村占地面积3000亩,山地1250亩水地1100亩,林地650亩。候川占地2800亩,水地2250亩。全村生活以务工务农为主。……。 |
建立于1900年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56年改为瑶渠大队,属于瑶镇公社,1984年改为瑶渠村村民委员会,属于瑶镇乡政府,2001年属于锦界镇政府,一直沿用至今。瑶渠村……。 |
1949年11月成立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56年成为黄土庙大队,属于瑶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黄土庙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属瑶镇乡,2001年属锦界镇。黄土庙村……。 |
石圪台社区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柳塔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10881104007。 |
小草湾村于1949年建村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58年设立为小草湾村大队,属于大保当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小草湾村村民委员会,属大保当乡,2001年属大保当镇。小草湾村……。 |
马家滩村位于高家堡镇南5公里秃尾河畔,神佳公路、旧榆神路穿村而过,距神佳米高速出口不到1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马家滩村下辖4个自然村:马家滩黄虫塔、阳道焉、毛庄则,全村总土地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亩,其中水地1485亩。全村共有508户1852人,其中在家常住人口193户389人,农民收入主要以育苗和种养殖业为主。村委会位于马家滩村,共有村干部6人,支部3名(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 |
于道光六年时期建村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58年设为界牌大队,属于万镇公社,于1984年改为界牌村,属于万镇乡人民政府,2001年属万镇镇。界牌村……。 |
1644年建村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58年为栏杆堡大队,属于栏杆堡公社,1984年改为栏杆堡村村民委员会,属栏杆堡乡,2001年属栏杆堡镇。栏杆堡村……。 |
相传此地水运方便,唐代便形成集镇,因住有马户大姓而得名。马镇村……。 |
石窑村位于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南22公里处,下辖11个自然小组(石窑一组、石窑二组、温家峁组、刘家庙组、康家沟组、白家坡组、黄草墕组、刘家沟组、小元梁组、寨城沟组、韩庄组),共计682户、1700人。常住人口:125户224人。耕地面积:14924亩、林地:1150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 |
南宋景定年1260年建村得名,名称沿用至今,1961年设太和寨大队,属太和寨公社,1984年改为太和寨村村民委员会,属太和寨乡人民政府,2017年并入贺家川镇人民政府。太和寨村……。 |
凉水井村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域跨度大,人口多,下辖6个自然村其中包括凉水井、马连塔、苏泥、贺家沟、耀帮、寨捐。全村地域面积约9.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0亩。村总人口818户2403人。村委会位于凉水井村,共有村干部9人,支部3人(书记 1人,副书记1人,委员1 人)、村委3 人,监委3 人。全村共有党员98人,其中在家党员21人。目前全村设立远程教育站点1个,位于凉水井村。……。 |
因该村村前由三条水沟汇合而成,故得名三道沟。1958年为三道沟大队,属原三道沟公社,1984年更名为三道沟村,属三道沟乡,2010年属三道沟镇,沿用至今。三道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