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20]

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20]

  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拟命名的“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乡镇”和“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村”名单。
  南平镇北门外有一个民垸叫中和垸,中和垸靠松东河有个可以管控水位排涝的剅闸,因此而命名。中和垸围挽于1911年,同时建有剅闸。1950年属城关区(南平)同兴乡。1956年为中和乡中剅村。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为金狮公社15大队。1959年为金狮公社中和管理区中剅大队。1961年属金狮区中和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南平公社。1978年镇社分开属南平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为港关区中和乡中剅村。……。
  1958年人民公社时,以共同兴旺之意,将原光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共兴大队。“共兴”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明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
  民国初年,以此地有个雷家冲比较兴旺富足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将高庙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雷兴大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民国初年,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1947年……。
  以域内有一长春庵(已消失),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将原同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长春大队。“长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清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1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属阳和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
  有前李湾、后李湾两个居民点,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李湾”之名将原五一大队更名为李湾大队。形成于明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阳和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水铺乡……。
  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这里组建了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共同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意,命名经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建”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居民点形成于清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
  此地有一座山,以当地孔、艾两姓得名孔艾家山,1975年定名孔艾大队。该居民点形成于清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维强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水铺乡。1949年7月……。
  1975年这里修建了一座小(一)型水库,蓄水面积形似茄子,故名“茄垱水库”。1980年钟祥县地名普查时,将胜利大队更名为茄垱大队。该居村形成于民国初年,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
  清同治《钟祥县志》载:距城四十五里有百顷铺百顷后讹变为百井。形成于明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水铺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
  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域内中心居民点林家岭,将长青大队改称林岭大队。“林岭”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明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金石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水……。
  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域内有一邓家庙(已消失)得名邓庙大队。“邓庙”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清朝时期,时属安陆府钟祥县,1912年(民国元年)废安陆府,钟祥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隶属第三行政区。1936年汉江大水后,设五区,下辖50个乡镇,属第三区(驻石牌)环石乡。1941年撤区制,县改31乡,属阳和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镇,属冷水铺乡。1……。
  1936年属民国政府钟祥县第五区三圆乡;1941年属民国政府丰隆乡;1946年属民国政府胜利乡;1949年属洪山县第四区张集区钟家河乡;1956年属钟祥县张集区沙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团结大队,属张集公社沙河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集区沙河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集公社沙河管理区;1980年原团结大队更名为双庙畈大队,属张集公社沙河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原双庙畈大……。
  1936年属民国政府钟祥县第五区九华乡;1941年属民国政府丰隆乡;1946年属民国政府胜利乡;1949年属洪山县第四区张集区月亮门乡;1956年属钟祥县张集区建设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民众大队,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集区刘岭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80年原民众大队更名为斋公岭大队,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原斋公岭……。
  1936年属民国政府钟祥县第五区九华乡;1941年属民国政府丰隆乡;1946年属民国政府胜利乡;1949年属洪山县第四区张集区月亮门乡;1956年属钟祥县张集区建设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民利大队,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集区刘岭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80年原民利大队更名为月亮门大队,属张集公社刘岭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原月亮门……。
  1936年属民国政府钟祥县第五区三圆乡;1941年属民国政府丰隆乡;1946年属民国政府胜利乡;1949年属洪山县第四区张集区王家河乡;1956年属钟祥县张集区和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金星大队,属张集公社王河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集区王河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集公社王河管理区;1980年原金星大队更为牌坊大队,属张集公社王河管理区;1984年体制改革,大队改村,牌……。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