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拟命名的“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乡镇”和“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村”名单。 |
联合网船、新闸二村名第一个字而得名。清时,此沮漳河湾的渔民以驾船捕鱼为生,也将鱼网晾晒于此,故称网船。“网”指原网船村,“新”即原新闸村。清代,新闸、网船属江陵县北乡捕衙汛。民国时属梅槐一区李家埠联保。解放初期属梅槐一区李埠乡。1956年属李埠指导组,1957年属李埠区。1958年称生产大队,属太湖人民公社。1959年属李埠人民公社,12月属太湖农场谢古分场。1961年属李埠区谢古公社。1975年……。 |
杨井村是湖北省荆州市高新区李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1003104205。 |
明清时期区域内有两家杂货店,焦家店、马家店,故取名双店。民国时期属江陵县第七区长眉乡。1950年属江陵县红旗乡。1956年属江陵县马山指导组胜利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山公社,命名为三星大队。1961年实行区(镇)、社行政设置,属马山区川店公社。1964年更名为双星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川店公社川店管理区,名为双店大队。1983年撤社建区、乡,属川店区李场乡,更名为双店村。1987年……。 |
孔桥村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003101999。 |
据传早年以所在丘陵地长满紫荆树秋落叶、春开花,是一种豆科紫荆而取名“紫金山”,后在此地建村而简称“紫荆村”。民国时期属江陵县第一区裁缝店联保。1950年后属江陵县七区(马山)新华乡。1956年属马山指导组裁缝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山公社,名为紫荆大队。1961年实行区(镇)、社行政设置,属马山区藤店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川店公社藤店管理区。1983年撤社建区、乡,属川店区藤店组长,更为……。 |
此地原有乡村小集市,名为应家塔集市,简化为应市。后以此命大队,村名。民国时期属江陵县第一区川心店联保。1955年属红旗乡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红旗公社,命名为红旗大队。1961年实行区(镇)、社行政设置,属马山区红旗公社。1965年属双宗公社,更名为应市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川店公社双宗管理区。1983年撤社建区、乡,属川店镇双宗乡,更名为应市村。1987年撤区扩镇(乡),属川店镇。……。 |
区域内有一座古庙,名为“弥陀寺”。1952年,根据“寺”与“市”的谐音,更名为弥市,故名。民国三十六(1947)年,属于虎西乡管辖。1950年,属于江陵县第六区三保乡管辖。1956年,成立江陵县第四区合义乡增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名为弥市公社合义乡增产大队。1965年,名为弥市区弥市公社弥市大队。1984年,名为弥市区城郊弥市村。2004年,与集体村合并,名称为弥市镇弥市村。属弥市镇管辖。弥市……。 |
清光绪八(1882)年,此处有一李姓商人在此处虎渡河河段设有拉拉渡,习称“李家渡口”。1948年,将此处更名为里甲口,成立群众自治组织时则以此地域名命名。民国三十六(1947)年,属于虎南乡管辖。1950年,属于江陵县第六区里市乡管辖。1956年,成立江陵县第四区里市乡友爱农业合作社。1958年,名为弥市公社里市乡友爱大队。1965年,名为弥市区里甲口公社里甲口大队。1984年,更名为弥市区里甲口……。 |
民国三十六(1947)年,属于虎北乡第8保管辖。1950年,属于江陵县第六区大口乡管辖。1956年,成立江陵县第四区群益乡胜利农业合作社。1958年,名为弥市公社群益乡胜利大队。1965年,更名为弥市区太平口公社陈家湾大队。1968年,复名弥市区太平口公社胜利大队。1981年,复名弥市公社太平口管理区陈家湾大队。1984年,名为弥市区太平口乡陈家湾村。2004年,与大口村合并,组建弥市镇陈家湾村至……。 |
铜岭岗的来历:荆州城西北12千米的八岭山南麓,有座状如铜铃的铜铃岗,面积0.5平方千米,土色金黄,还真有点像铜铃铛呢。传说关羽镇守荆州后,日不练兵,夜不放哨,此事传到已入川的诸葛亮耳中,他心里十分焦虑,便给关羽送来草索铜铃,并嘱咐:“草索跑断,精兵练成”。关羽将草索铜铃给赤兔马套上,哪只练了几天,草索不但没有跑断,反而变成金索。关羽终于明白诸葛亮军师的用意,遂操练不怠,终使金索断裂,铜铃坠地,代作……。 |
民国时期因与县城有一条港渠被隔断,后为村民方便在港渠上筑了两条通往县城的土垱。一个是流林垱,一个是朱家垱,因两垱为双而得名。1957年修建太湖港水库,两垱均被水淹没。清属江陵县北乡捕衙汛。1949年前为民国时期属马山乡公所第七保下辖七甲。1950年属马山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山人民公社设立双垱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马山区马山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马山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下……。 |
“双龙”是双林和龙坪的并称。1949年前为马山乡公所第十保,1950年属马山区枣林乡龙坪村,1958年属马山公社龙坪大队。1976年与双林大队合并,更名为双龙大队。1984年更名为双龙村,属马山区。1987年属马山镇。2005年合村并组,与丘林村合并,属马山镇双龙村至今。双龙村……。 |
油江,古河流名,亦称油水、油河,上游源于松滋河及界溪河,下游沿东至公安县北注入长江,入口称油江口,以堙塞。民国时期先后为淳板乡、油江乡属地。1949年为公安县第二区油江乡。1951年属公安县第十区邓铺乡管辖。1952年划归荆江县,为荆江县第一区邓铺乡管辖。1955年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后,为公安县城关区城关乡所辖的油江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长江人民公社油江大队。1961年为杨厂区油江公社油江大队。1……。 |
“高强”寓意农业社越办越强,名称。民国时属公安县油江乡。1949年属公安县第二区詹马乡。1952年属荆江县第一区詹马乡。1955年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后属公安县窑埠乡。1958年属长江人民公社,1959年为长江人民公社油江管理区高强大队。1961年为杨厂区油江公社高强大队。1975年为黄金公社油江管理区高强大队。1978年12月划归杨厂公社管辖。1984年为杨厂区油江乡高强村,设立村民委员会。1987……。 |
此地旧地名为黑驴子垱,1980年提倡讲文明、讲信誉、讲道德、施仁义,故名德义垱。1946年前属公安县第三区观毕乡,1951年属十区金积乡。1952年属荆江县第一区金积乡。1955年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后属公安县城关区城关乡。1958年属长江人民公社江南大队。1959年5月为长江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勇敢大队。1961年5月为杨厂区城关公社勇敢大队。1975年为杨厂公社管辖。1981年改勇敢大队为德义垱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