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8]

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18]

  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拟命名的“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乡镇”和“湖北省2016年省级生态村”名单。
  沙岗镇黄剅村位于江陵县东部,四清渠横贯全村,总耕地面积为2494亩。黄剅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82户1648人,全部为农业户口,外出务工627人,空巢老人73人,留守儿童84人,其中农村低保户27户58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党员12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27人。产业发展:现有水稻……。
  青安村位于荆江大堤右侧,耀新民垸之内,东与长江村相连,西与同心村毗邻,南与万兴村相结,与公安县城隔江相望,北与龙桥村隔堤相邻。全村有10个村小小组,632户,人口2728人,劳力1424个,承包面积3116亩。青安村地处江汉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夏季多南风,冬季北风和东北风。一直以来,青安村都是以种植棉花、西瓜、黄豆、小麦、油菜为主。由于基本农田地理差、漏水、……。
  千合村位于秦市乡南端,东与监利县程集镇曾周村相连,南与石首市横市镇接壤,西靠吴堤村,北抵拖船埠村。荆江大堤横贯东西,秦黄公路贯穿南北。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农户385户,1789人,耕地面积1484.4亩,困难家庭享受农村低保46户86人,散养五保对象2人。村级组织:千合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在党员28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大专学历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整体素质高,团结状况好,……。
  中联村是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024201209。
  境内有秦家场集市而得名。明朝,属荆州府江陵县郝穴口巡检司。清朝,属荆州府江陵县东南乡鹤穴汛。民国时期,属江陵县普济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江陵县第九区秦市乡。1956年,农业高级合作化时称秦家场高级农业合作社,属普济指导组秦市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秦市大队,属普济人民公社秦市管理区。1961年撤社设区,属普济区秦市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普济人民公社秦市管理区。1984年,设……。
  与秦家场村分界处有一挡水坝为张姓人所筑,故名张公垱。宋朝,属荆南府(江陵府)江陵县。元朝,属中兴路江陵县(中兴县)。清朝,属荆州府江陵县东南乡鹤穴汛。民国时期,属江陵县普济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江陵县第九区秦市乡。1956年,农业高级合作化时,称张公垱农业高级合作社,属普济指导组秦市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秦张大队,属普济人民公社秦市管理区。1961年,撤社设区,属普济区秦市人民公社……。
  东陈岭村位于秦市乡北部,处西干渠与加渠之间,东与阳湖村毗邻,西与张公垱村接壤,南与秦家场村相连,北与沙岗镇中垱桥村隔河相望。人口现状:辖8个村民小村,共有农户245户,1541人。困难家庭享受农村低保27户56人,散养五保对象3人。产业发展:现有黄鳝养植面积120亩,为村民增收110万元。……。
  拖船埠村位于秦市乡南端,南与千合村相连,西靠吴堤村,北抵刘港村。人口现状:全村4个村民小组,农户164户,787人,耕地面积960亩,困难家庭享受农村低保16户46人,散养五保对象2人。村级组织:拖船埠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在党员22人,其中女性党员1人,大专学历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整体素质高,团结状况好,战斗力强。产业发展:2014年3月,拖船埠村新成立了龙翔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
  大兴村位于沙洪路、荆监一级公路沿线,全村现有耕地960亩,。大兴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00户1586人,外出务工201人,空巢老人10人,留守儿童8人,建卡贫困户18户,其中农村低保户26户37人,五保户1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3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60……。
  金马村位于普济镇西部,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7户,人口1816人,总劳力700人,外出务工410人,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等经济作物为主,2013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现党员37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平均年龄45岁,两套班子整体素质高,团结状况好,战斗力强。近年来,在普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村制宜,加快集……。
  陈巷村位于普济镇东部,紧邻镇中心,位于沙红公路沿线,地理交通位置优越。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20户,人口1013人,总劳力707人,其中耕地面积114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2013年人均纯收入6859元。村内交通非常便利,村级道路状况良好,3条通组公路紧紧相连。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农田水利设施环绕全村,拥有水电设施余处,旱涝保收。文体设施齐全,村级文化发……。
  白水村位于沙市城区北郊,318国道自西向东穿插而过,十号路直达市中心,距中心城区3公里。全村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562户,2052人,其中党员70人。白水村原名百岁村,取长寿之意。后更名百瑞村,破四旧时改为白水大队,隶属江陵县立新公社。80年代,白水大队改为白水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修建于2007年,配套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交通劝导站、道德讲堂等功能。近年来,白水村党支部深入……。
  “白渎”指湖泊名,名称。1950年属江陵县第三区。1952年属于岑河区。1955年11月成立联合第五至第十和第十三初级农业社。1956年属联合高级农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岑河人民公社联合中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岑河区三岔公社分建联合、白渎大队。1965年5月联合大队并入白渎大队。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岑河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岑河区三岔乡,白渎大队变更为白渎村。1987年区……。
  解放前四面湖泊绕境,南有穆家垸,西北是半园黎湖,东是青碧湖,因其位于黎湖的东半边沿,故为东黎湖,人们习惯称东湖。解放后治理水患、荒湖变良田。1952年称瞿王村。1957年秋,成立五峰三社与华廊庙合并后改名为东湖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岑河人民公社,设立东湖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岑河区三岔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岑河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岑河区张场乡,原名称东湖……。
  白水村位于318国道锣场镇以南,宜黄高速公路贯穿村东西,东方大道以西,豉湖渠以北。耕地面积385亩,渔场面积400亩,4个村民小组,178户875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0万,牧业收入434万,渔业收入500万,建筑业收入580万,服务业收入595万,运输业收入550万,商饮业收入350万,其他收入721万。全年,全村农民所得总额11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3……。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