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阎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先祖兄弟二人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北召村,因兄弟不许同住一处,而又舍不得远离,弟弟只有改李姓住魏庄。明末又有阎氏兄弟四人从北召迁出,居住现址,形成村庄,先叫阎楼,后改为阎庄、闫庄。 |
据北召村《李氏宗谱》载:明代末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兄弟三人,分居滑县四间房乡的李大木村,中召乡北召村和浚县善堂村。清朝乾隆年间,从北召村迁出一支在这里定居,故以姓氏命名李家庄,后简称为李庄,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李庄”。 |
据原名王家庄,王姓于明万历年间由北召村迁入双村。后又和樊姓同住在双村东南地槐树圪垱,取名“东槐阁”若干年后,王姓多于樊姓,改名“王楼”继而又叫王家庄,后简称为王庄,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王庄”。 |
据《樊氏宗谱》记载,始建就叫双村。明初樊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来,沿用此村名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双村”。 |
村庄历史悠久。传有“五虎四照出天子”之说。“五虎”即“东虎(呼)、西虎(呼)、南虎(呼)、北虎(呼)、”;“四照”即“北照(召)、南照(召)、东照(召)、西照(召)”。中召曾称东召,后因位于南召、北召中间,改称中召,以方位得名中召西街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中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