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昭馀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昭馀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地处祁县古城南面,得名南关,又称南关外。
据清康熙年间的县志所载:西关原有城,初叫西关厢,是通往陕甘的平地关,明嘉靖20年建。因地处城西,故改名西关。
北关也叫北门外,因地处城北而得名北关。
明洪武年间,由洪洞大槐树迁来温、马、郝三姓,各居一处,以后代代繁衍下来,三个小村合叫三汲村,后来三个小村庄的房舍街道连在一起,故名三合村。
最初郭氏来此落户,原名郭村。光绪34年,因郭门绝后,人们向往五谷丰登,故名为谷村。
明洪武、永乐年间,申氏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申村。因此人有一妻一妾,妻妾不和,申氏随同其妾迁居到此地。古时妻为上,妾为下,故得名下申村。
战国末期,人们来此开荒种地,五谷丰登,又因地处城北,故名北谷丰。
战国末期,人们流浪到此,开垦种田,因地处北谷丰以南,故名南谷丰。清康熙年间,属北各都附村。
该村历史悠久,据说丰泽村各是古人按八卦中的兑卦取的,该村地处下凹,古人取吉避凶,故名丰泽。后丰泽一部分村民单独村,为丰泽的自然村,故名为丰泽庄。
西六支地处昌源河畔,据传古代昌源河西岸有六条支渠,村民深受其益,变取名为西六支。
据传南社原是西六支南面的社房,后因人口增多,脱离西六支乡管辖,故名南社。
据县志载,晋武帝时为祁县城驻地,故名祁城。北魏太和中年县城迁入现址,但仍叫祁城。
该村位于昌源河道弯曲处,故名河湾。
元末明初,秦氏从洪洞古槐,迁来定居,按村氏和字意定名“瑧村”明末“瑧”改为“秦”。
该村位于昌源河南岸,地势低洼,易被河水淹没,古人取吉名高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