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华东石油勘探队在该村境内钻探石油,钻至地下1750米深时从地下冒出50度的温水,且长流不断形成人工温泉。1983年调整行政村时,以温泉命名。 |
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驻地无家泊取名无泊大队。 |
1983年,公社制改为乡镇制后,明星大队因东傍小洋河,更名为小洋村。 |
此处地势低洼,无法耕种。有一徐姓大胆尝试,在此耕耘,时称徐家洼。该村地处小海政府东南,故名。 |
该村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将原小海的海北村与原南团乡的新江村合并,小海和原南团各取一字,故名。 |
该村处在老江界河以北,土改时此村定为江北乡,定名时仍取“江北”两字。 |
1966年成立村,以该乡的新村、新荛村排列,又以地理特征有一条圩子而得名。 |
该村古有民谣。谣谓:“穷西洼,芳滔滔,一年四季愁不了,无雨天旱少收成,下雨积水就成涝,十年就有九年荒,只有挟棒往外跑”。此外该村与邻村合土窑。故以谣、窑而得名。 |
该村古时称花果山,位于横向的小海河小海通往草堰以北,从1950年起以此改为现名。 |
该村位于小海镇西首,故名。 |
古远时有姓唐、汤两姓在此发展,位置适中,故名。 |
1958年建队时,以境内有名的自然村杨树头得名。 |
古为小海场煎盐亭场,因靠近海口,西部地区群众多到此地取海鲜,得名。 |
古时小海以制盐为主,制盐管理组织“场”,“场”下级称“团”,“团”下级称“灶”。此村当时设立了“团”,又在“场”以南,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