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太康县马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太康县马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十九年(1591)王氏分居到此,人多家大为防盗把村围筑起土寨,又因王姓较多,取村名王寨。
明朝崇祯八年(1635)郭姓从郭老家分居此地,因前有一郭寨,故取村名后寨。
明弘治九年(1496)丁姓迁此建村居住,后人丁兴旺,故取村名丁庄。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吴姓迁此建村居住,因村庄较大、人多,故取村名为大吴。
明万历六年(1578)郭姓分居至此,后成富户,有土地二千余亩,在村四周筑起高大寨墙,远近皆知,村民呼此村为大郭寨,后演变成郭寨。
原名田家营。清顺治元年(1644)从北大吴村搬来一人叫吴振岗,时间长久,田姓、孙姓绝户,吴姓改村名为吴振岗。
方圆都是茅草地,村南有一寺庙,是茅草盖的,四方人皆称茅草寺,后演变为草寺。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十九年(1591)王氏分居至此,当时村东有座古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为图吉利,取名增福庙。
明弘治十六年(1503)张姓迁此居住,因紧靠铁底河,取名河沿张。
王氏家族原居山东省枣林庄,明洪武年间王氏兄弟二人迁居太康县马蓬村,后因王姓人丁兴旺,村落较大分前、后两个庄,传来祖立莹于卧虎之地,有平地不养虎俗语,故居北的庄称为后坡,居南的庄称为前坡。
是李姓从外地分居而来,住在前庙村北,久而久之人们取村名为后庙。
王氏家族原居山东省枣林庄,明洪武年间王氏兄弟二人迁居太康县马蓬村,后因王姓人丁兴旺,村落较大分前、后两个庄,传来祖立莹于卧虎之地,有平地不养虎俗语,故居北的庄称为后坡,居南的庄称为前坡。
明万历十一年(1583)余姓迁此建村居住,因处在前庙和后庙之间,故取村名余园。
明代皇帝朱元璋之子燕王带兵北去,时至天下大雨,无法行走,便在此安下庄寨,取村名坝王。后人众分居,前村为前坝王,后村便为后坝王。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任姓迁此定居取名任屯。后任姓绝嗣,王、李姓迁此居住,但村名仍为任屯。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