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石头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石头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该居民点位于两条小河出口汇成一条河之处,得名水口。村民委员会建立在此地,故名。
此地最初由杜姓居民在此定居,周围一带山和田地都是属杜姓居民管辖,得名杜家山。后逐步扩展成地片,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该地最初由傅姓居民在山边建居,得名傅家山。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昔年此地有一条小河,河流有一段弯曲,形成河套,河套里面的畈田属徐姓居民所有,此地被称为徐家套。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传说此冲以前没有田地,一片荒芜,到处长满了苞茅草,故称苞茅冲。后来相继有居民进入,将此冲开发出来,仅管各居民点都有名称,但苞茅冲这个大地名,名称无法改变,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此在当地是较大的山冲,早年余姓大财主在此修建许多房屋,其中土台高房共有九处,甚为高大,得名大屋冲,后逐步扩展成为地片,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境内有一大片良田,最初由冯姓居民在此定居和耕种,当地人称之为冯家畈。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该地为南北的交通要道,当年为方便过往行人歇脚乘凉,当地居民在此处田畈修建了一座凉亭,畈中部分田地收入供凉亭开支,该地片因此得名凉亭畈,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以前此地有处茂密的竹林,人们将竹林边的居民点称为茂林塆,后有部分居民迁出,为了以做区别将此地改名为老屋塆,村民委员会建在在此,故名。
(一)境内有一处通往安徽金寨的隘口,隘口之下有一条河流,有人定居之后,将此河称为隘口河。隘口河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建起多个居民点,虽然各有其名,但大地名仍称隘口河。(二)传说此河一带,原始森林茂密,常有强盗在此抢劫,人少不敢通过,故在此河口上,聚集人多方敢通行,得名隘口河,后逐步扩展成地片,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该地山咀上生长有数棵高大的黄栗子树,取名栗树咀,居民点建在山咀上,沿用山名。村民委员会在此建立,故名。
1974年修建张家咀水库后,部分土地被水库淹没,居民向上游迁移,水库上游区域称为库区。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境内早年有一地名为刘家咀(后被张家咀水库淹没),位于山口之中,最初刘姓居民在此定居,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传说此地昔日荒无人烟,后有一张姓猎户居住在此,因此地处在英山至金寨、霍山县人行路岔口处,来往行人较多,人们依山咀建成乡村小镇,故名。
此地河边有一庙宇,内供武圣菩萨,历经五次洪水而未受损,当地传言是菩萨显灵,遂称此庙为五险庙。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最初到此地开展工作的干部因不了解五险庙名称的来历,想当然地以为是武圣显灵,便写成了“武显庙”。此名就一直沿用,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地,故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