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村地处周覃镇西部,村民委员会驻恒丰新村东太来即原丰来村委会,也是原恒丰乡政府所在地。下辖自然寨有中本、留联、东太来、西太来、夭勇、夭豆、打抗、务其、的押、中朋、丰光、丰明、的领、的排、打往、朋压、务许、雅都、牛角、丰景、板考、的出、古桥。其管辖范围东至新园村,南至塘党村,西至双龙湖村,北至心合村。总户数为983户,总人口为4243人,民族以水族为主,其他民族占的比例很小。总面积9.6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编码为558111,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13765409459。恒丰村辖内有国民党时期兴建的恒丰民族学校,恒丰民族学校建校已有100年历史,是国民党时期有名的大地主韦雨臣兴办,现老校舍已成历史文物保护。苏宁喜节:过节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据说是生母娘娘牙花散给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水族地区普遍供祭。节日期间,倾寨的孩童提着特制的小竹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家家都热情是接待他们,记他们尽情欢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插在祭桌的墙头上。节日中,对妇女也异常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持。苏宁喜节这一祈祷妇女平安康福的习俗,有人称之为水族的妇幼节。 |
塘党村位于三都县恒丰乡南面,东邻周覃镇和周村、三江村,西连荔波县甲良镇中怀村,北接丰来村和景奎村,南抵荔波县甲良镇板培村和水利乡的尧棒村,距三都县城55公里,距荔波县城3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土地面积为21.3平方公里,共辖8个自然寨12个村民组,有456户1968人,其中水族人口为90%、布依族人口为10%,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村耕地面积为1501亩,其中田797.5亩,土704亩。2010年全村人均产粮330公斤,人均纯收入3050元。
塘党村支部现有新老党员31人。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全村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村所地现有完全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有村卫生室一个,全村参合率为96%;三都经恒丰至荔波油路横穿村境,全村已基本实现组组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目标。
塘党村境内主要有煤矿、赤铁矿、水晶石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还有大面积待开发的荒山荒坡。热情好客的塘党人民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到塘党村投资开发。
|
双龙湖村地处周覃镇西部,村民委员会驻恒丰新村村民委员会办公楼。下辖自然寨有水各、务条、梅否、吉务、的哀、六乐、吉勇、大拉领、小拉领、姑养、忙马、板口、打兰、和气、板打、古脚、板先、板尖。其管辖范围东至恒丰新村,南至荔波县中怀村,西至独山县丙麻村,北至廷牌村。总户数为945户,总人口为4057人,民族有水族、布依族。总面积为15.62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辣椒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种养殖业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01,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3041129。民族节日有水族端节,苏宁喜节,小年节。景点:芒勇湖(原称“芒勇水库”,因为水域总面积大,风光旖旎,后称为“芒勇湖”)属珠江水系樟江流域,位于樟江上游,湖总长14千米,面积1.6平方千米。蓄水量达2050万立方米,湖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它位于贵州南部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南方喀斯特”。芒勇湖里多数是鲤鱼、草鱼和鲫鱼,而且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因此被称为“垂钓者的天堂”。 |
一、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 板党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西面,东临新荣村,西邻板料村,总面积13.56平方公里,村所在地距县城61公里,村委会办公室所在地海拔大约710米,地层受构造的影响而皱断裂,地处三都至荔波古褶陷背斜处,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主要以黄壤最多,其次为黄色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特征。 (2)气候、水文 板党村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平均气温17.4℃,≥10℃积温4755.3℃,年日照1210小时,无霜期220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3-5月340毫米,6-8月588毫米,10-4月425毫米,6-8月干燥度为0.63。 (3)水资源 有河水的两条支流流经村,在洞甲小学处汇集在一起,雨季水较大,平时水少,但也很少断流过,雨水季节基本保证全村各小组的灌溉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饮用水为山泉自来水(无消毒)、井水。 (4)矿产资源。 有少量赤铁矿等。 (5)森林资源 全村总森林面积1630亩,其中有林地1059.5亩,灌木林地326亩,未成林造林地163亩,蔬林地81.5亩。 (6)旅游资源 板党村是周覃镇布依族村寨之一,有民风浓厚的民族风情风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布依族服饰、有风情旅游观光布依族村庄、有保存较完整的民间布依刷把舞,三江瀑布气势磅礴,犀牛潭每天均按时涨水,退水一次,堪称自然界的奇迹。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状况 板党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282户1193人,劳动力人口563人,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原和周村的二组现合并到板党村,该组全部为水族。 (2)经济发展概况 板党村在扶贫划分中属于非类村,主要支柱产业为种植、养殖业,种植支柱产业以经果林、蔬菜为龙头,养殖以养牛、养猪为亮点。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2070元,人均粮食470公斤,人均耕地0.9亩,户均林地面积6.27亩,户均养牛二头,猪二头,户均生产土花布机床0.8台。较有特色的产品有优质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仔猪、民间传统工艺生产的土花布、周覃米酒、黑糯米酒,酒类大多为自酿自用。 经济总收入576万元中,其中,种植业277万元,养殖业189万元,林木林果业60万元,经商25万元,劳务14万元,其他10万元,种、养殖业仍然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省、州大力扶持和各部门的帮助下,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二元杂交母猪生产项目等地方特色项目开发,“畜牧品改”试点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呈现出了环境、生态、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3)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板党村有远程教学点1个,村级卫生室1个,党员活动室1个,综合办公室1个,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1个。 (4)产业结构特征 产业结构单一,以种养业为主,商品率低,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于2008年已初具规模。 (5)土地利用状况 板党村总面积为13560亩,2006年至今初各土地类别结构如下: 1、耕地:1320亩,其中灌溉水田620亩,望天田133亩,旱地567亩。耕作还是传统耕作方法,复种指数一般在195%左右。 2、园地:1100亩。主要品种为经果林及副产品。 3、林地:1630亩,其中有林地1059.5亩,灌木林地326亩,未成林造林地163亩,蔬林地81.5亩。 4、牧草地:1160亩。 5、建设用地:45亩。 6、交通用地:20亩。 7、水域:河流120亩。 8、未利用地:8000余亩。 三、基础设施状况 (1)农业基础设施 全村田面积689.2亩,靠河水灌溉占80%以上,基本保证了应有的灌溉效益。生产条件基本较好,大寨寨脚有排洪沟,受水灾抵御有保证,抗自然灾害能力相对全镇较好。 (2)交通 全村7个组已通公路,无硬化路面。通往其它各组的路面窄,路况差,往往是晴通雨阻,多数只能通马车,机动车通达率极低。 (3)供电及通讯 村内现有2台容量为80KVA的变压器,电源来自周覃变电站,满足村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已覆盖全村。 (4)供排水 寨内有简易排污排水设施(沟),人畜饮用水还存在一定困难,供水排水设施不足,且较为简陋,常造成畜禽粪便横流,供水主要依靠建水池接水管或挑用井水,虽然今年上级划拨资金进行建设,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尚未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四、村寨人居环境状况 大部分没有规划,一是根据地势而建,二是根据迷信而建,大多建筑都具有布依族建筑特色;房居大多数二楼住人,一楼养畜,人畜混居,房屋建筑不注意修建排水沟,村民没有卫生意识,在公共的排水沟上,由于缺少投资,仅就地势修到房屋外,任凭污水横流。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板党村总人口11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人口出生率达19‰;文盲半文盲人数2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9%;小学文化程度人数751人,占总人数比例63%;初中文化程度人数27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14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2%,由于近两年远程教学工程在村内得到实施,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掌握实用技术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现已有240人以上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达到2户中有1人掌握实用技术。 板党村有村级小学,叫洞甲小学,位于全村的中部,现有教师8人,有一个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学前幼儿、小学生都到这里上学。 |
芒勇湖村位于恒丰乡西北部,芒勇湖村2010年由原来的留联村和务条村合并而成,东接廷牌镇本托村,南抵恒丰乡丰来村,西靠恒丰乡和勇村,北邻廷牌镇羊楼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平均海拔825米。全村辖个13个村民小组,333户,1494人,全村党员35名。全村土地面积12649.5亩,其中耕地面积1615亩,田960亩,地645亩,林地4441.5亩,牧草地1371.4亩,未利用地3616.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074元。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5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其中大专文化2名,高中文化1名,初中及以下文化27名;年龄60岁以上9名,46-59周岁9名,45岁以下17名。
村支部2010年7月被县委评为县级“五好”基层党组织,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11年7月获州委党建办评为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
|
景奎村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景奎村位于恒丰乡西南部,紧邻荔波县甲良镇,交通便利,是恒丰乡两个一类贫困村之一。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9个村民组,8个自然寨,316户,1256人,劳动力为630人,全部是水族。全村23名党员。全村现有耕地630亩。2010年全村人均产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2980元。平均海拔在780米左右,气候湿润温和,年均气温15℃左右。景奎村以农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皱皮辣椒和生姜。
|
板力村位于恒丰乡东面。东邻周覃镇,距离乡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347户,1560人。2010年底村支部有党员29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全村耕地2260亩,田总面积为1184亩,地总面积为1076亩。全村大小畜共1500头。2010年全村人均产粮400公斤,人均纯收入3079元。
|
甲王村辖5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198户907人,行政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5亩。农业人口903人,占总人口的99.6%。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全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自然风光优美。
|
和勇村位于恒丰乡西北部,与独山县本寨乡接壤,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海拔900米,气候湿润温和。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共有11个组(吉勇,古脚,板先,板尖,板打,大拉领,小拉领,姑养一,姑养二,和气上,和气下),327户,1357人,现有党员23人。全部是水族和布依族为主。全村共有劳动力735人,其中:高中文化16人,初中文化168人,文盲、半文盲551人,占总劳力数的2.18%、22.86%、74.96%。耕地面积646亩,其中:田521亩,土125亩,人均基本农田0.23亩,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人均林木面积3.63亩,草山草地1296亩,可开发荒地面积为2000亩,水面面积(芒勇水库)500亩。村内建有一所完小,在校学生302人,没有村卫生室,不通广播电视。2010年全村人均产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2880元。
|
丰来村位于恒丰乡中心,是乡政府所在地,海拔750—800米之间,气候温和湿润,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全村辖有14个村民小组(东太来,西太来,夭勇,夭豆,打抗,务其,引哄,的排,打往,的鸭,中朋,丰明,丰光,的领),454户居民,总人口208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5人,全村劳动力986个。丰来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人,其中预备党员5人。耕地面积850亩,丰来村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为辅。辖区内有丰富的赤铁矿、煤矿资源,现有年产3万吨的夭勇煤矿企业。2010年人均纯收入3078元,人均产粮300公斤。
|
播花村距周覃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12个村民组9个自然寨303户1250人,其中孔汪组、拉际由组、拉力组为芒勇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点,安置移民31户126人。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指南,播花村充分认识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播花村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甲约村位于廷牌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东邻热潮村、南接三院村、西抵独山县本寨乡黎罗村、北甲王村,是我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有9个村民小组、176户、850人,甲约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有13人,其中女党员2人。甲约村党支部是多年来我镇最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党支部之一,在抓党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建设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带头作用。近年来,该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为核心,牢固树立“服务、奉献、拼搏”的思想,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有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甲约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
板料村辖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206户1079人,行政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亩。农业人口1075人,占总人口的99.6%。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2010年全村生产总值248万元,人均纯收入2298元。全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自然风光优美。
|
(1)地质地貌
三江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西面,东临新荣村,西邻板料村,总面积13.56平方公里,村所在地距县城61公里,村委会办公室所在地海拔大约710米,地层受构造的影响而皱断裂,地处三都至荔波古褶陷背斜处,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主要以黄壤最多,其次为黄色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特征。 (2)气候、水文 三江村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平均气温17.4℃,≥10℃积温4755.3℃,年日照1210小时,无霜期220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3-5月340毫米,6-8月588毫米,10-4月425毫米,6-8月干燥度为0.63。 (3)水资源 有河水的两条支流流经村,在洞甲小学处汇集在一起,雨季水较大,平时水少,但也很少断流过,雨水季节基本保证全村各小组的灌溉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饮用水为山泉自来水(无消毒)、井水。 (4)矿产资源。 有少量赤铁矿等。 (5)森林资源 全村总森林面积1630亩,其中有林地 |
一、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 板引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北面,东临的查村,北靠板党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村所在地距县城63公里,板引村距周覃至独山油路7公里,是地处原老水东政府所在地的六个村中心,村所在地大寨海拔大约725米,地层受构造的影响而皱断裂,地处三都至荔波古褶陷背斜处,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主要以黄壤最多,其次为黄色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特征。 (2)气候、水文 板引村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平均气温17.4℃,≥10℃积温4755.3℃,年日照1210小时,无霜期220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3-5月340毫米,6-8月588毫米,10-4月425毫米,6-8月干燥度为0.63。 (3)水资源 有芒勇水库灌溉支渠绕村而过,灌溉季节无水可供,农田灌溉靠雨水、井水。饮用水为山泉自来水(无消毒)、井水。 (4)矿产资源。 有少量赤铁矿等。 (5)森林资源 全村森林总面积为2000亩,其中有林地800亩,灌木林地300亩,未成林造林地500亩,蔬林地400亩。 (6)旅游资源 板引村是周覃镇水族村寨之一,有民风浓厚的民族风情风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布水族服饰、有风情旅游观光水族村庄。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状况 板引村有5个村民小组,有155户825人,劳动力人口260人,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占99%以上。 (2)经济发展概况 板引村在扶贫划分中属于一类村,主要支柱产业为种植、养殖业,种植支柱产业以经水稻、玉米为龙头,养殖以养猪为亮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人均粮食470公斤,人均耕地1.1亩,户均林地面积4.9亩。较有特色的产品有优质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仔猪、民间传统工艺生产的水族土布、水族马尾绣。 经济总收入500万元中,其中,种植业259万元,养殖业173万元,林木林果业40万元,经商20万元,劳务19万元,其他8万元,种、养殖业仍然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十五”期间,在国家、省、州大力扶持和各部门的帮助下,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呈现出了环境、生态、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3)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有村级卫生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综合办公室一个,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篮球场)一个,水东小学位于板引村。板引村没有远程教学点。 (4)产业结构特征 产业结构单一,以种养业为主,商品率低,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村。 (5)土地利用状况 板引村总面积为9600亩,2005年年末至2011年初各土地类别结构如下: 1、耕地:845亩,其中灌溉水田355亩,望天田150亩,旱地340亩。耕作还是传统耕作方法。 2、园地:10亩。主要品种为经果林。 3、林地:2000亩,其中有林地800亩,灌木林地300亩,未成林造林地500亩,蔬林地400亩。 4、牧草地:3500亩。 5、建设用地:140亩。 6、交通用地:345亩。 7、水域:405亩。 8、未利用地:2500余亩。 三、基础设施状况 (1)农业基础设施 全村田面积400亩,靠小山塘、小水沟、雨水灌溉占80%以上,基本保证了应有的灌溉效益,生产条件有待改进。 (2)交通 全村5个组已通公路,板引大寨路面已硬化,目前路面路基部分损坏。打界组通组公路尚未硬化,路况差。 (3)供电及通讯 村内现有2台容量为80KVA的变压器,电源来自周覃变电站,满足村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移动、联通信号已覆盖全村。 (4)供排水 寨内无排污排水设施(沟),人畜饮用水还存在一定困难,供水排水设施不足,且较为简陋,常造成畜禽粪便横流,供水主要依靠建水池接水管或挑用井水,尚未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四、村寨人居环境状况 大部分没有规划,一是根据地势而建,二是根据迷信而建,大多建筑都具有水族建筑特色;房居大多数二楼住人,一楼养畜,人畜混居,房屋建筑不注意修建排水沟,村民没有卫生意识,在公共的排水沟上,由于缺少投资,仅就地势修到房屋外,任凭污水横流。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板引村总人口8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人口出生率达8‰;文盲半文盲人数56人,占总人数比例的6.9%;小学文化程度人数644人,占总人数比例78.1%;初中文化程度人数10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2.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2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 水东小学位于板引村,在校生700余人,板引、板党、的查、水蒙适龄儿童均在水东小学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