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晋祠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晋祠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南张村行政村,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

1954年划入王郭乡,1956年同张村建“工农”高级社。

1957年属大郊区。

1958年为晋祠公社下属大队。

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新庄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明《太原县志》为东庄堡,清《太原县志》为东庄水堡(四周环水)。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设行政村(辖万花堡,篙荒,三家村)1951年属太原第六区,1953年划入东庄营乡,1954年并入晋祠镇,1956年建“光明”高级社。

1957年属大郊区,1958年为晋祠镇公社下属大队。

1970年4月,划归南郊区,设晋祠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东庄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东庄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属太原第二专署(东庄)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1年属太原第六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4年划入王郭乡,1956年建“光明”高级社,1957年属大郊区,1960年属晋祠农村人民公社下辖的生产大队。

1961年属晋源区,1963年属郊区,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万花堡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万花堡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太原县志》均为三家村,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东庄外政村,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4年划入王郭乡,1956年建“五四”高级社,1957年属大郊区,1958年为晋祠公社下属大队。

,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三家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三家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太原第二专署五府营行政村,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3年划为东庄营乡(辖五府营,南北河下,北庄头),于1954年并入北瓦窑乡。

1956年建“联盟”高级社(同辛庄上),1957年属大郊区,1958年为晋祠公社下属大队。

1961年属晋源区,1963年属郊区,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东庄营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东庄营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

1949年隶属于王郭行政村,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1954年划入王郭乡,1956年建“正大”高级社,1957年属大郊区,1958年为晋祠公社下属大队。

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野庄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野庄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属晋源县,1949年设行政村(辖青阳河),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4年划入窑头乡,1956年并入王郭乡,建“荣跃”高级社。

1957年属大郊区,1958年为晋祠公社下属大队,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牛家口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牛家口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属太原第二专署(王郭)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1年属太原第六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1954年划入窑头乡,1956年并入王郭乡,建“奋斗”高级社,1957年属大郊区,1960年属晋祠农村人民公社下辖的生产大队。

1961年属晋源区,1963年属郊区,1970年属南郊区晋祠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晋祠人民公社设立晋祠镇,改制为青阳河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设晋源区,青阳河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2019年成立,辖明马、吴家峪、下石、窑头、三泉头、五坡6个自然村,柳子沟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晋源区晋祠镇,一直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