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金堂县竹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金堂县竹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此处有一座竹篙寺,社区以寺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竹篙公社竹篙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竹篙乡竹篙大队,1990年从竹篙乡分置竹篙场镇管委会,1992年1月撤销竹篙场镇管委会,为竹篙镇,竹篙大队改为竹篙村;至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由竹篙村和五才村合并总称竹篙寺社区居委会。

竹篙寺社区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7226人,户数1316户,人均经济收入7250,居民代表140人。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

青松社区座落于竹篙镇东南,距竹篙镇场镇5.7公里,全社区共1327户(场镇集中居住400余户)4566人,辖区内共有29个居民小组,有村组干部30人,社区议事会代表113人;耕地6075亩,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场镇面积0.5平房公里,辖区内有公立卫生院一所、成都农商银行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制衣制鞋企业三家,个体工商户80余户,社区有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乒乓球场两桌,综合办公楼800余平方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场所200余平方米,农贸市场1000余平方米,2008年成都市委确定为“市重点新型社区”,2010年全社区人均纯收入6134元。

常乐社区位于竹篙镇西北部,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段,共有1705户,4312人,现有农村劳动力1563人,耕地面积2721亩,年均人收入6810元。常乐社区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5人,正式党员7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全社区各院落都通了广播,环境卫生有3名清洁员,社区共有居民代表46名。主导产业主要是养蚕,商贸主要有副食,餐饮,建材发展较多。

此社区有两口古井,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竹篙公社凉水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竹篙乡凉水大队,1990年从撤乡并镇由双河.竹篙.新华三乡并为竹篙镇.至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由古井村及凉水村和周家村3个片区合并总称凉水井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5月,设立凉水井社区。

凉水井村现有土地面积4531亩,1310户,人口4223人, 2010年人均收入6085元。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

此社区内有座红观音庙,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竹篙公社劳动大队,1984年竹篙公社改为竹篙乡。

1990年合乡并镇,由竹篙;新华;青松3个乡镇合并为竹篙镇,至2004年区划调整由劳动;金龙;永济3个片区合并总称红观音村民委员会。

2020年5月,设立红观音社区。

红观音村共有耕地5206亩,总人口3984人,总户数1138户。人均经济收入7234元,村民代表30人。基础设施:现有水泥路7.72公路,机耕道16.3公里,水库两座,提灌站11个,堰塘29口,山平塘101口,有小学校三所,其中2所未使用。沼气池72口,医疗站2个。

基本情况:组数:21个、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3263人、总户数:1007户、全村劳力:1987人、外出务工:1014人、全村党员:58人、村两委:4人、支部委员:2人、全村耕地面积:3364亩、其中水田:846亩。

基础设施:村内现有水泥路10公里、碎石路3.7公里、提灌站:9座、堰塘:17口、蓄水池:12口。

主导产业:种植、养殖。

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

此社区有座形状像凤凰的寺庙,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永丰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本地仍叫永丰大队;至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由永丰大队和晏家大队合并称凤凰村。

2020年5月,凤凰村与马鞍村合并为凤凰社区。

凤凰村现有土地面积3125.35亩,945户,人口3270人,2010年人均收入6214元。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

“道沟湾”位于该社区境内,社区遂借取湾名为名,居住于此的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新华公社团结大队、新华公社联盟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新华乡团结大队、新华乡联盟大队,1992年撤销新华乡,合置为竹篙镇,属于竹篙镇团结村、联盟村。

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团结村及联盟村两个村合并,总称为道沟湾村村民委员会。

道沟湾村现有土地面积3848.69亩,1051户,人口3196人,2010年人均收入6840元。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广播室。

原广兴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2013年龙井村基本情况龙井村地处广兴镇东南角,于中江李都、土桥、又新和本镇九龙村社区和兴乐交界。离镇政府4公里,辐源4.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204人、936户。外出劳动力1500人。本村主要生产杂柑不知火、年产量100多吨、收入60万元

九龙村地处龙泉山脉以东的川中丘陵地带,辖3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气温16.5—17℃左右,位于广兴镇以南4公里,距离县城56公里,是全镇较偏远的村之一。2004年12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赵沟、前胜和龙虎村三村合并而成。

社会经济状况

九龙村现有3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46户,总人口4568人,其中劳动力2731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850人。全村有贫困户212户,五保户17户,低保户36户。全村耕地面积5562亩(其中水田1148.51亩,旱地4413.49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2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杂柑、蔬菜、食用菌、伏季水果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小家畜家禽饲养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341元。

基础设施现状

(1)水利状况。九龙村属红花水库灌区。现有山平塘46口,沟渠28.5公里,提灌站6座。

(2)道路交通状况。现有面宽3米的水泥道路16.8公里,沥青路2.5公里,泥路10.3公里。

(3)电力、通信状况。全村32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固定电话和手机信号可覆盖全村。

(4)生活用水及排污、垃圾处理现状。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为自取地下水,污水处理主要为分散排放、自然净化,生活垃圾均自行处理。

(5)燃料状况。以燃柴为主,有少量使用沼气。

(6)、社会发展状况

广兴镇九龙小学坐落村内。全村有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200平方米。

本村面积4186.64亩,其中田720亩,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3859人,户数1032户,村服务场所具备农家书屋,农资放心店及一所小学校。本村距县城52公里,距广兴镇4.5公里,兴乐路与金堂大道经全村通过。本村人均年收入5547元,村党员73人,村社会组织29个,拥有提灌站7座,山坪塘26口,石河堰5座,公路15.8公里其中水泥路10.7公里,渠道8100米,其中土渠6.2千米,蓄水池117口,整治堰塘9口。

境内有八棵大松树,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新华、石江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竹篙镇新华、石江大队;1990年属于竹篙镇新华、石江大队;至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由新华村、石江村合并总称八棵松村村民委员会。

竹篙镇八棵松村幅员面积5.5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153人,总户数961户,村委会具有整套办公的服务场所和办公用品,人均经济收入5150元,村民代表52人。基础设施:竹踏路贯穿本村,村道土面6条,小二型水库一座,堰塘5口。主要产业:农业。

天宝寨村位于竹篙镇东南部,离竹篙场镇8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有农户826户,人口2812人,22个村民小组,党员60人,村干部4人,村议事会代表42人,低保户45人,五保户11户,残疾60人,常年外出务工966人,现有土坯房290户,耕地面积2575亩,主要出产以粮食为主,人均经济收入4500元。

此名反映了当地群众希望一直处于英年焕发的美好时段,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青松公社七一大队及龙华大队,1982年七一大队改名为金马大队,109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青松乡金马大队及龙华大队,1992年撤乡并镇,青松乡并为竹篙镇,金马大队改为金马村,龙华大队改名龙华村,2004年11月村级区划调整后,为竹篙镇金华村至今。

金华村现有土地面积4987.35亩,827户,人口2990人,2010年人均收入5750元。服务场所及具备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

2004年,村级区划分调整时,由永胜大队和新兴大队合并为半边街村。因当年修房子,修了两间房,后来解放初期就没有修建,故名半边街,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双河公社新兴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青松乡新兴大队,1990年从青松乡分置竹篙场镇管委会,1992年撤销竹篙场镇管委会和青松乡,合置为竹篙镇。

2004年村级区划分调整由新兴大队和永胜大队合并总称为半边街村村民委员会。

半边街村:位于竹篙镇东南部,东与云合镇三桥村相邻,南与简阳市踏水镇老沟湾村及双益村相邻,北与本镇金华村相邻,全村面积4.7平方公里,共计8个村民小组,910户,人口2729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