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文明委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从2022年8月起,省文明办组织启动新一轮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的评选工作。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初审测评、基层公示、复审抽测等程序,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现经省文明委全委会审议通过,拟对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等396个村镇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
因村内有宋家大寨子,取“大寨”,故名。大寨村自明属为狄堡下古集村。清称宋家大寨子。1949年为二区大寨乡,包括长庄、小堡两个村。1958年2月为张掖县沙河人民公社大寨大队。1962年元月,为临泽县大寨人民公社大寨大队。1965年元月,为临泽县大寨人民公社大寨大队。1965年大寨公社撤销,大寨大队划入新华公社。1982年改大队为村名为大寨村。大寨村……。 |
昭武村概况昭武村地处黑河沿岸,这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林茂果丰。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昭武故地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已经是当前鸭暖乡富有人文魅力和独特自然气息的旅游圣地。全村辖15个合作社,702户,2529人,耕地面积5965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5元。近年来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结合昭武村实际,引导广大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
黄家湾村基本情况简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有6个合作社,266户,902口人,全村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6.2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7万元,人均纯收入7286元。今年以来,倪家营乡黄家湾村村两委立足产业优势,优化组织设置,围绕三化做文章,大力推进农村三化建设,打造“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新黄家湾。投资80万元,修建村务活动中心540平方米,同时还配备建设了村党员活动室,……。 |
据传说该处曾为骆驼王放马的地方,称王马湾。解放初属柔远区十乡,1953年属台子寺乡,1955年成立三个初级庄,1957年并为王马湾高级庄,1958年属宣化公社台子寺大队,1961年分建王马湾大队,1983年改庄时建立台子寺村委会。王马湾村……。 |
因行政区位于黑河第六个拦水大坝,且此拦水坝供四个行政村使用,又为第三个群众组织,故名。解放初居一区六乡,1953年建六坝东乡,1955年并入六坝乡,1957年建高级人民公社,1958年为六三大队,1961年居六坝公社,1964年居六坝公社,1981年六坝公社更名为合黎公社,1983年改乡时设为六三村委会。2013年更名为合黎镇六三村村民委员会。六三村……。 |
小坝村是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新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724106208。 |
该村村民早年由高台县红崖子乡搬迁而来,因距之高台县骆驼城古遗址邻近,故命名为骆驼城村。“骆驼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国的发祥地,唐置建康郡,是古时西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要地。明初,已化为“龙荒沙漠之区”,遍野荒草,成为骆驼客放牧的天然牧场,久而久之,便称其为骆驼城。该村因西靠巴旦吉林沙漠、红崖子乡为防风固沙号召搬迁移民1982至1983年大量开荒种草种树、红崖……。 |
该村有湖滩一处,内有水泉,故而得名。50年代改制为城北人民公社清泉大队。60年代改制为西湖人民公社清泉大队,70年代改制为清泉人民公社清泉大队。1983年改制为清泉乡人民政府清泉村委会。1995年改制为清泉镇人民政府清泉村民委员会。清泉村……。 |
在三国时期有位叫魏机的将军在此扎营,故后人以姓氏命名,故取名位奇村。相传在三国时期有名叫魏机的大将军在此扎营打仗时,设立了一个庄子,后人以姓氏命名,一直沿用。1983年,位奇公社改称位奇乡,该居民点成立为位奇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位奇村……。 |
明朝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修建马喝喇寺,寺前有条河,依河而建的村庄就被称为寺沟。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陈户乡,寺沟村划归陈户乡,1958年改设为陈户人民公社;寺沟村更名为陈户人民公社寺沟生产大队,1983年改名为陈户乡人民政府;寺沟生产大队更名为寺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寺沟村……。 |
2004年丁刘村与上二坝村合为一行政村,取人民凝心聚力,奋发向上之意叫团结村民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丁刘村隶属海林区,叫丁刘小组,1966年-1982年与库陀、于庄为一村,1982年分村后,叫丁刘大队,后改名丁刘村民委员会。上二坝村属洪水河二坝灌区,取名二坝寨,为使上下二村区分,取名上二坝寨,解放前后,均叫二坝寨,1966年-1970年与展庄、下二坝寨同为一村,叫东升大队、上二坝小队,1988……。 |
西寨村原名西鹁鸽堂村,据历史传说,有复姓鹁鸽的将军西征匈奴,建立鹁鸽军营,以屯粮作为粮草储备地,东寨、西寨作为守备营,战后,其残、弱士兵留居至此,建立村落取名东鹁鸽堂村与西鹁鸽堂村,地名流传至今。1949年属洪水区,1952年属海林区,1958年9月属东方红人民公社,1962年属民联公社,与屯粮、东寨、王郎合称屯粮大队。1975年与屯粮、东寨、王郎分开,形成西寨村合作经济组织。1983年属民联乡,……。 |
黑山村村民原由六坝镇四坝村部分村民迁居于此定居,据县志记载,清朝年间在四堡村附近有一城堡名叫“黑山堡”,迁居来的村民延用“黑山”而取名黑山村。1949年属洪水区管辖;1952年属永固区管辖;1958年9月属东方红人民公社管辖;1958年12月属民乐镇公社管辖,铁城、黑山村为一村;1962年民乐、山丹分县后成立南丰公社,属南丰公社管辖;1983年属南丰乡管辖,分为两个行政村;南丰乡人民政府下辖行政村……。 |
因位于西柳沟河附近得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河一带归高台县管辖,先设直属乡,至1950年10月改为高台县第六区,归亚拉格家,1954年成立肃南县,高台县第六区划归肃南县管辖,归韭菜沟乡管辖,1958年为大河人民公社红光大队,1962变更为景耀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3年变更大滩村民委员会至今。西柳沟村……。 |
白银为蒙古语,意为富裕。原属蒙古国陶里古尼部落(今草给特苏门)、建贝部落(今阿斯旦苏门)、土财公部落,1935年后陆续迁居到此,先在大河榆木山一带游牧,后由尧乎尔大头目家和东八个马家部落在东西牛毛山北坡予以安置。解放初建政白银乡,属张掖县十一区,1954年划归肃南县,1958年改置为大队,1962年建白银公社,1967年更名为团结公社,1970年复称原名,1984年11月成立白银蒙古族乡。白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