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大集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大集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小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天武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天星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天星村,设天星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小集乡;1956年合作化时,组成建立、建岭、建新3个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3社合并,改为文岭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文岭村,设文岭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玉山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新玉乡;1956年成立前进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前进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改为西湾大队;1984年改西湾村,设西湾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于尉武乡;1956年合作化时,组成农丰,丘陵两个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两社合并,改为农林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农林村,设农林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集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小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黄陵桥乡;1955年组成黄陵桥农业合作社,属小集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黄陵桥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黄陵桥村,设黄陵桥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黄陵桥乡,1956年成立新桥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新桥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新桥村,设新桥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怀泽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大集乡;1955年建立新华乡,后转为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联新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更名为龙泉大队;1984年改龙泉村,设龙泉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怀泽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伏牛乡;1956年合作化时,组成新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改为建新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78年改名伏牛山大队;1984年改伏牛村,设伏牛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集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怀泽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1年属联合乡、包子乡所辖;1955年组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朝阳人民公社,改为伟大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新华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彭湾大队;1984年改彭湾村,设彭湾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新华乡;1956年合作化时,为银燕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名银燕村,设银燕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2012年银燕村村委会搬迁至莲溪社区至今。

清末属怀泽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新华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先锋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鹤林大队;1984年改鹤林村,设鹤林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2010年因经济开发需要,辖区居民整体迁出。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49年属南湾乡;1956年合作化时成立南湾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南湾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南湾村,设南湾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怀泽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黄山庙乡;1956年合作化时,成立光明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改为光一、跃进两个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76年撤区并社后,二队合并,取名黄虎大队;1984年改黄虎村,设黄虎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清末属山阳二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尉武乡;1956年属于张咀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国利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国利村,设国利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集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2015年村民全部搬迁至莲溪社区与方兴社区。

清末属玉山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尉武乡;1956年成立新华三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尉武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尉武大队;1984年改尉武村,设尉武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镇;2000年6月属大集街道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