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吴姓逃荒至此落户,村西大坑沿柳树较多,吴姓用柳树制瓦闸子为生,故名瓦闸吴,后演为瓦厦吴。 |
明末,时姓从禹州迁此建村,故名。 |
朱姓最早建村,曾名朱御史庙;明初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后盖有楼房,取名阎楼。 |
明代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地势低洼,荒无人烟,取名荒里赵,后讹为花里赵。 |
明初,马姓从城内大桑树路迁此,居坡地故名马庄;1982年,因同李口马庄重名,改为坡马村。 |
李氏墓碑载:李姓兄弟二人从汝宁迁至确山县,清乾隆十二年又从确山县确李村迁此建村,故名确李。 |
明末,赵姓迁此建村,继之杨姓迁此,并在村头建石羊一座,故名石羊赵。 |
罗姓先迁于此建村,并因村中有条南北沟,取名罗沟。 |
刘氏祖碑记载:明初刘姓从山西彭城与谷姓同时迁此。 |
明初,刘姓从山西彭城迁此,取名古刘,村西刘秀庙碑记有“古刘”二字,后因村东“谷刘”,演为今名。 |
传《黄氏家谱》记:明初黄姓从龙泉寨迁此居住,原村名魏家小店,于清康熙年间,改为黄庄。 |
明永乐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于龙潭寺旁,取村名龙潭寺;清初(1644-1662)筑寨时,挖清泉一眼,遂改村名为龙泉寨。 |
明洪武二年(1369),徐、杨、郭、窦、冀等姓迁于蓝河入汝处建村,清中期因建红石桥,取名长桥,位于长桥村西部,故名西长桥。 |
明末王姓迁此建村,因制作的耕地楼很出名,取名楼王。 |
明末,赵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此,为不忘老家,来时栽两株槐树于村东、西两端,得名双槐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