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茶陵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将茶陵县米晒坪社区连同茶陵县示范繁殖农场的管辖范围划归下东乡管辖。 同时,撤销茶陵县下东乡,相应设立下东街道办事处。 2014年1月25日,茶陵县下东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茶陵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将利民办事处的管辖范围连同腰陂镇的下清建制村划入思聪乡管辖。 同时,撤销茶陵县城关镇、思聪乡、洣江乡、下东乡,相应设立云阳、思聪、洣江、下东4个街道办事处。 2014年1月25日,茶陵县思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茶陵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将湖塘渔场的管辖范围连同严塘镇的沙溪建制村划入洣江乡管辖。 同时,撤销茶陵县洣江设立洣江街道办事处。 2014年1月25日,茶陵县洣江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
宋代铸“南浦铁犀”,又称“犀城”,1932年称“首善镇”,1955年更名为“城关镇”,1958年并入“东方人民公社”,1959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又恢复为“城关镇”。 2013年12月设立“云阳街道办事处”。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左六都、右六都。 民国时期,先后属茶陵县二区、桥塘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六区。 1956年,分设界市镇、界首乡。 1958年,并为界首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界首乡。 1985年,撤乡建界首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下二十五都。 1956年,成立湖口乡。 1958年,并入卫国人民公社。 1984年,恢复为湖口乡。 1985年,撤乡建湖口镇。 2015年,浣溪镇与湖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湖口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三都。 民国时期,属茶陵县文秦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六区,土改时划为一区。 1956年,成立马江乡。 1958年8月,改为马江人民公社。 1982年,恢复为马江乡。 1998年8月,撤乡建马江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一、十五都。 1950年3月,属茶陵县第三区。 1956年4月,建立高陇乡。 1958年8月,并入建苏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恢复高陇乡。 1985年6月,改为高陇镇。 2001年9月16日,湘东乡并入高陇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下十一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茶陵县第五区,后改为第七区。 1956年,设立虎踞乡。 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 1961年,分设虎踞公社。 1984年,恢复为虎踞乡。 1990年,撤乡建虎踞镇。 2015年,平水镇与虎踞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虎踞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分属茶陵州上四都、下四都、上五都一部分。 民国时期,属茶陵县秦洞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四区、六区。 1956年,成立枣市乡。 1958年,并入界首公社。 1961年,分设枣市公社。 1984年,恢复为枣市乡。 1997年,撤乡建枣市镇。 |
民国时期,曾被称为高岳乡、西岳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属二、六区。 1958年8月,成立火箭公社。 1961年1月,分为火田、菜埔两个公社。 1965年,合并为火田公社。 1984年11月,改火田乡。 1993年,乡改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左七都、上二十一都。 民国时期,先后属五区和严塘乡、严尧乡。 1956年,为严塘乡。 1958年,并为苏红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为严塘公社。 1984年,恢复严塘乡。 1985年,改为严塘镇。 2007年1月,原尧水乡撤销,除横屋村外,其他10个村并入严塘镇。 |
2015年,茶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潞水、腰陂2个镇,设立腰潞镇。 将原潞水镇的龙溪、庙市、庙坪3个建制村划归思聪街道管辖。 将原腰陂镇的土沙、仙源、竹塘3个建制村划归洣江街道管辖。 将原潞水镇大台、农元、首团、田土、下坊、元王、大元、双关、碣石9个建制村,原腰陂镇的腰陂、木冲、石联、东南、东山、龙陂、石陂、布庄、马加、长义、珍武、云盘、大南、军塘、巨田、芙冲、涧洲、枧田、月岭、建民、左江、双溪、麦源、横屋24个建制村及腰陂社区居委会合并设立腰潞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十七都、十八都。 民国时期,先后属茶陵县六区、四区、零江乡。 1956年,建立秩堂乡。 1958年,属建苏公社。 1961年,分设秩堂公社。 1984年,恢复秩堂乡。 2005年1月,原小田乡并入。 2009年12月,撤乡建秩堂镇。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二十二都。 民国时期,分属黄翎乡、洮水乡。 1956年,设舲舫乡。 1958年,并入苏红公社。 1961年,分设舲舫公社。 1984年,复置舲舫乡。 |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右二十三都。 民国时期,先后属坑口乡、浣湖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桃坑乡先后属茶陵县五区和九区。 1956年,分属坑口乡、桃坑乡。 1958年,并为万宝公社;同年,更名为桃坑公社。 1984年,恢复为桃坑乡。 2005年,江口乡并入桃坑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