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苍溪县运山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苍溪县运山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运山社区位于运山镇场镇,非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105户23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65人,村干部4人,组干部7人,全村劳动力900余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300余人;全村共有中共党员58人,其中男党员29名、女党员6名,60岁以下党员14人,60岁及以上党员21人。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05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5公里,组道路16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该村主要发展早熟梨、脆红李,猕猴桃,麻苹果等水果,规模数量1312亩。基础设施上,场镇共有中心小学校一座,卫生院一处,社区共有村级服务中心建筑两套,文化室、老年中心活动室、法律顾问中心相应配套设施齐全,场镇设有农贸交易市场两处,物流快递中心四个,大型商超、加油站等经济交流场所丰富。

宝明村位于运山镇东南面,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现宝明村为原老君村、秋垭村、宝明村三个贫困村合并组成。全村辖9个组,508户,2290人;村干部4人、组干部9人;低保263户301人;劳动力900余人,其中全年外出务工300余人;党员共96人,其中男党员83名、女党员13名,60岁以下党员57人,60岁及以上党员39人;全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290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33公里、组道路18.7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山坪塘96口,有效灌溉面积2280亩,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宝明村地处高山坡谷地带,近年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1+3”(苍溪梨+猕猴桃、脆红李、麻苹果)产业发展思路,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单位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脱贫攻坚的大好政策下,该村的产业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全村共发展苍溪梨890余亩、猕猴桃670余亩、脆红李麻苹果等小水果520余亩,经济面貌明显改善。同时,经过不懈的努力,原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原老君村光伏发电和入股合作社,原秋垭村通过购买粮食深加工设备出租,原宝明村发展光伏发电和自来水项目,三村合并后,通过集体资产整合,正为宝明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收。

二龙村位于运山镇西北部,非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403户1412人,村干部4人,组干部5人。劳动力600余人,其中全年外出务工200余人,中共党员52人,其中男党员48名、女党员4名,60岁以下党员24人,60岁及以上党员28人。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412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5公里,组道路16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该村地处丘陵地区,平均海拔500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近年来,通过党委政府及村社组织不断努力,集中种植发展产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以点带面拉动全村经济发展,共带领120户群众参与其中,其中,带动贫困户51户98人。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生产高质量农副产品,为供销一体化果农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产品基础。截止目前,该村共种植雪梨110亩、猕猴桃600亩、翠冠300亩。

运山镇双牌村位于文龙寨下,距离苍溪县城75公里,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51户、802人,其中中共党员34人。全村现有猕猴桃产业390亩,雪梨412亩,脆红李127亩,有专业合作社1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00元,已达到全面小康标准。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新农合参保、贫困户救助达到全覆盖,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城镇各项保险并轨,实现城村一体化。截至目前,全村有硬化路23公里、卫生室60平米、文化室80平米、有宽带网、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完善。双牌村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良好,现种有苍溪梨1200亩,红心猕猴桃400亩,脆红李600亩;果园套种药材川明参200亩,果蔬套作1000亩。年产苍溪梨3600吨,收入1290.6万元;脆红李1500吨,收入600万元;猕猴桃400吨,收入560万元;林下套种川明参60吨,收入240万元;果蔬套作2000吨用于股份组500头生猪和4000多只小家禽养殖;集体经济光伏发电年收入3000多元。产业合作社下建有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3户,产业大户5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已超全面脱贫标准。

义寨村位于运山镇东部,非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67户13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05人,村干部4人,组干部5人,全村劳动力500余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100余人;全村共有中共党员41人,其中男党员36名、女党员5名,60岁以下党员11人,60岁及以上党员30人。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379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3公里,组道路22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该村地处丘陵地区,平均海拔700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土地种植区域错落有致,猕猴桃、雪梨、西瓜等水果套种培育,是全镇雪梨产业发源地和重点培育区。近年来,通过党委政府及村社组织不断努力,集中种植发展产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以点带面拉动全村经济发展,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生产高质量农副产品,为供销一体化果农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产品基础。截止目前,该村共种植雪梨60亩、猕猴桃800亩、脆红李300亩。

佛门村位于运山镇西部,处义寨村和龙井村交界处,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74亩,辖5个组(原9个组),265户,1005人,其中党员35人。村干部1人,组干部5人,劳动力300余人,其中全年外出务工100余人;中共党员58人,其中男党员29名、女党员6名,60岁以下党员14人,60岁及以上党员21人。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05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5公里、组道路11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该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务工和转移性收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增收发展模式,产业方面主要发展有猕猴桃、脆红李、早熟梨和老雪梨等几个品种,共计550余亩,其中投产450余亩;实现“公司+农户”模式,创办大型养猪厂1个,年出栏生猪达2000头,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达到10000元以上,通过饮水项目实施,该村实现了全部供水管网入户,部分农户达到了压井水和集中供水的双重保障模式;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住房保障、用电、通讯等生活配套政策都实现了全面覆盖。

龙井村地处苍溪县运山镇西部,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286户,1010人;村干部3人,组干部3人,劳动力300余人,其中全年外出务工100余人;中共党员53人,其中男党员43名、女党员10名,60岁以下党员23人,60岁及以上党员30人。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共220人,经脱贫攻坚帮扶于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10人,覆盖率达100%。全村硬化村道路6公里、组道路16公里,所有组均通硬化路。山坪塘24口,有效灌溉面积760亩,户均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该村地处丘陵地区,平均海拔700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土地种植区域错落有致,猕猴桃、雪梨、西瓜等水果套种培育,是全镇雪梨产业发源地和重点培育区。近年来,通过党委政府及村社组织不断努力,集中种植发展产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以点带面拉动全村经济发展,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生产高质量农副产品,为供销一体化果农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产品基础。截止目前,该村共种植雪梨110亩、猕猴桃160亩、西瓜130亩、翠冠180亩,同时培育有中药材110亩。资源状况,交通便利,苍巴公路横川而过,村道路、组道路和入户路均已硬化。全村蓄水池12口;山坪塘16个;居民饮水点1个(五、六组居民还未安装自来水);村级活动中心1个(学校改建,800平米左右);文化广场一个;医疗卫生室1个;商店3个。我村始终以雪梨、猕猴桃产业为体系,结合低产林改造,把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支柱来抓。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